黃利敏
(魯迅美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4)
寢室是大學生生活、學習、娛樂的重要場所,其人際關系非常微妙。和諧融洽的宿舍人際關系能增強宿舍成員的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反之則會使學生因小小的矛盾而受到身心的傷害。如果矛盾未能得到及時化解,則會加劇沖突,讓學生產(chǎn)生抑郁情緒,嚴重時會出現(xiàn)如“馬加爵殺人案”這樣的惡性事件。那么在出現(xiàn)寢室矛盾時,我們該如何化解矛盾,使之得到有效的處理呢?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馬歇爾·盧森堡提出的非暴力溝通方式,為我們解決寢室矛盾提供了有效的參考。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認為語言及表達方式常常能引發(fā)自己與他人痛苦,當我們轉(zhuǎn)變談話或聆聽的方式,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能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傾聽了他人。這能帶來根本性的變化,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種強大有效的溝通方式就是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稱 NVC),又稱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等。它兼顧雙方的需求及感受,是一種充滿愛和尊重的溝通模式。
在非暴力溝通過程中,關鍵是讓所有人的關注點都集中在滿足每個人的需要上,而不是注重在情緒的對立上。這樣大家既能清楚自己的需要,也能了解對方的需要,進而以清晰的行動語言提出最后的解決方法。即使解決方法被對方拒絕,關注點也能繼續(xù)回到滿足需要這一點上。從而不需要通過要求或命令來改變對方的行為,并能增強大家對相互依存的認識。
一天上午,筆者所管理的一個六人寢室中,五名同學怒氣沖沖地來找筆者,表示她們對寢室內(nèi)馬某的行為忍無可忍,要求將她調(diào)出本寢室。而半年前馬某才被安排到這個寢室,她們五人則在一起住了一年半之久。面對這種情況,筆者運用非暴力溝通技巧進行了處理。
NVC通過強調(diào)傾聽——傾聽自己及他人來培育彼此的尊重、關注與愛,使人樂于互助。換言之,NVC提供具體的技巧幫助我們建立聯(lián)系,使友愛互助成為現(xiàn)實。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
當五位同學站在筆者面前,筆者感受到了她們的憤怒和不滿,她們一定是受到了很大刺激才來找筆者,筆者趕忙放下手中的工作,到師生會談室安排大家坐下,給她們倒了水,和她們一起坐了下來,并告訴她們“我非常樂于幫助你們?nèi)ソ鉀Q出現(xiàn)的問題”。筆者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在告訴她們,筆者很重視她們和她們即將要講的事情,而且非常愿意幫助她們想辦法解決問題,這為我們接下來的談話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1.讓雙方表達各自的需要
所謂需要,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基本的需要,即生命為了維持自身存活所必需的資源,如為了身體健康的水、空氣、食物、休息,為了維持心理和精神健康的理解、支持、信任、誠實、公平等。
在化解學生沖突時,輔導員要具備感知和理解學生需要的能力,即不管其話語中形式和內(nèi)容是什么,都能從中聽出她們的需要。這對于順利化解沖突非常重要。按照非暴力溝通的技巧,筆者與矛盾的雙方進行了第一步溝通。
一方面,首先向這五位同學提問:“你們的心情這么糟糕,肯定是因為你們的需要沒得到滿足。我想請你們主動說說,在這個問題上你們的需要是什么?”然后大家開始輪流發(fā)言。當然,對于我們這些并未受過非暴力溝通訓練的學生們來說,她們提出的需要都是以指責、批評的方式在進行,無法對自己的需要做出準確的描述。如有學生指責馬某非常自我,早晨起床就發(fā)出很大噪音,吵得其他人睡不著;晚上睡覺時,其他人會主動為她關閉大燈開小臺燈,但別人睡覺時,她則不會將大燈關閉;還有學生批評她不講衛(wèi)生,從來不主動掃地倒垃圾。聽到她們的抱怨,筆者必須替她們感知出背后的需要,否則在雙方面對面溝通時肯定會發(fā)生激烈的沖突。于是,筆者詢問她們:“馬某這種做法是不是破壞了寢室衛(wèi)生環(huán)境、影響了大家的休息?讓你們感覺沒有受到尊重呢?”對筆者的結(jié)論,同學們紛紛點頭,表示確實如此。因筆者認真傾聽她們及對其需要的理解,她們剛到時的怒氣基本上平息了,承諾將回去冷靜地等待下一步處理。
另一方面,筆者聯(lián)系馬某面談,向她了解了基本情況后,對她提出了上述相同的問題。不出所料,馬某也缺乏準確表達自己需要的能力。她對對方提出的問題感覺很憤怒,覺得大家是在找老師背后說自己的壞話,認為是她們五個人一起欺負自己這個后來者,給自己找茬。在認真傾聽的基礎上,筆者詢問她:“你是不是覺得自己不被她們接納,在這個寢室沒有像家一樣的感覺?”聽了筆者的分析,馬某表示認同,而且感覺很傷心,但承諾將冷靜等待筆者下一步的處理。
2.讓雙方傾聽對方的需要
這是沖突化解中非常關鍵的一個技巧。在矛盾雙方進行面對面的溝通過程時,我們不能想當然地以為所說出來的話能被對方順利地理解,她們通常會沉浸在情緒的對立中,聽不進去對方所說的。因此需要確認她們準確聽取了對方的需要,如果無法保證,可以讓她們相互重述一遍。據(jù)此,筆者將寢室六人召集到一起座談,進行了第二步溝通。
首先讓矛盾雙方分別述說了一下自己的需要,然后筆者問馬某“你能否告訴我,她們五人有什么需要?”并提醒她不要使用任何妨礙和平解決問題的語言,因為任一方聽到自己被批評、被判斷、被理性分析,他們的能量就會立即轉(zhuǎn)向自衛(wèi)、反控,而不是達成能滿足每個人的需要的解決方案。但她顯然沒太聽懂她們及筆者所說的話,對筆者說:“她們太霸道了,憑什么對我提出那么多要求?”。筆者趕緊提示她:“我聽到她們說希望能得到你的尊重、獲得良好的休息、擁有整潔衛(wèi)生的寢室,因為她們想確保自己生活在一個像家一樣舒適的環(huán)境中?!痹诖嘶A上筆者要求她重復一遍這句話,以保證她確實聽懂了對方的需要。同樣,筆者問五位同學“你們能否告訴筆者,馬某有什么需要?”受到剛才的啟發(fā),五位同學認真傾聽了馬某的話語,明白了馬某希望被寢室同學所接納、擁有一個如家一般溫馨的寢室環(huán)境的需要。
3.尋找滿足每個人需要的策略,并用積極的現(xiàn)實的語言表達出來
徹底了解雙方的需要提高了雙方達成一致的可能性,在此基礎上,以讓所有人的需要都得到滿足的行動結(jié)束,將提出的策略用積極的現(xiàn)實的行動語言表達出來。所謂積極的語言是指清楚地陳述為了滿足這個需求我們想要做什么,而不是我們不想要做什么?,F(xiàn)實的語言則是指此時此刻你想從對方那里得到什么的清晰陳述,如“我想請你告訴我你是否愿意……”然后說出你想讓對方采取的行動。行動語言是指當我們提出請求時,用清晰的動作動詞表示我們確實想做的,它也指避免使用那些會模糊化我們的需要或聽起來像攻擊的語言。
在了解了矛盾雙方擁有共同需求——擁有舒適、溫馨寢室氛圍的基礎上,第三步就是用積極的現(xiàn)實的行動語言表達出滿足每個人需求的策略。于是,筆者要求同學們積極發(fā)言提出具體的解決策略。如五人提出“在我們睡覺的時候,你愿意把大燈關閉開小臺燈嗎?”“輪到你值日的時候,你愿意將寢室打掃干凈嗎?”馬某則提出“你們逛街吃飯的時候,愿意讓我一起參加嗎?”在此基礎上,筆者組織寢室同學制定了寢室公約,內(nèi)容涵蓋了休息制度、值日制度、寢室集體活動的舉行等各個方面。最終,馬某和室友們一直和平相處。同學們反映這不僅解決了她們寢室的矛盾,更提高了她們?nèi)穗H溝通的能力。
這個案例讓我們看到了非暴力溝通的神奇和高效,如果輔導員能夠?qū)⒎潜┝贤☉玫焦ぷ髦?,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能促進師生感情,提高輔導員自身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