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江宏
(重慶市萬州區(qū)上海小學,重慶 萬州 404100)
我校的籃球特色教育走在了同類學校的前列,整個校園的體育鍛煉氛圍濃郁,自編的課間操將籃球,體操,韻律操,舞蹈融入貫通。學生愛做,成效顯著。一年級的小朋友走進校園第一天,就能感受到這種濃郁的氛圍,整齊有序的籃球架,展板上的體育小明星,教室外面整齊的籃筐,一人一個發(fā)放的小籃球,都刺激著他們的感官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
開學第一課,除了講解體育課的常規(guī)要求以外,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愛上體育課。講解我校歷年來籃球運動比賽獲得的成績,讓學生樹立我是上小學生為榮的觀點。記得有個班,在講到這些成果時,一個學生馬上高高舉起小手,說:“老師,老師,我知道,因為我姐姐也是你的學生,籃球打得可好了,剛剛畢業(yè),就是您帶領(lǐng)她們獲得了萬州區(qū)的冠軍……”立馬,同學們就用無限膜拜的眼神看著我,叫道:老師,我也要打籃球,我也要打籃球。
一年級的學生,要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隊列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剛剛進校的他們,什么都是新奇的,好動愛玩是他們的天性。但又必須得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隊列操練一直是個大問題。他們記不住自己的體操隊形,愛講話,愛推拉,愛動,愛告狀,甚至還有哭啼的孩子。開學第二課,在教室里編隊,學生在教室里,所受干擾較小,注意力容易集中,利用座位前后順序編排隊伍,將學生分成六個小組,每個組都有好聽的名字,根據(jù)他們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名字來命名。比如小鹿隊,小熊隊,蝴蝶隊,蜻蜓隊等等。然后每組依照自己的名稱,加上編號依次編排,比如小鹿組,就是小鹿一號,小鹿二號,小鹿三號……蝴蝶組就是蝴蝶一號,蝴蝶二號,蝴蝶三號……依次類推。編好隊伍以后,還要求孩子們記住自己的名字,并把自己的編號記在書上,萬一記不住了可以翻看。按照這樣具有童趣的要求,孩子們在開學一周基本都能順利的找到自己的位置。
以小組為單位,選出優(yōu)秀的小組長,以小組榮譽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從而學會約束自己的言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每節(jié)課從排隊集合到上下樓梯以及后面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要進行及時的評價,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小組,進行及時表揚和獎勵。
無論什么游戲,都必須具備學生、場地、器材、規(guī)則等條件。如何合理的使用游戲,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如何針對小學生一年級的特點去選擇體育游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所以組織游戲教學要注意以下原則:
六七歲的小朋友,這時期的他們可謂是不知疲倦的年齡。多動、喜歡無約束、紀律性缺乏。對于這些特點,我們在上體育課時,如果只是一味的進行書本教法是沒有多大的效果的。所以,我們要把書本的知識要求轉(zhuǎn)變成游戲方式,也就是說用游戲的方式達到教學的目標。如:在以往快速跑教學中,學生對快速跑感到枯燥無味。練習中表現(xiàn)出百般無奈,感覺十分疲勞,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如果把學生感興趣的籃球教學引用進去,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體育游戲是為體育課教學服務的,不能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隨便使用體育游戲,而置教學內(nèi)容不顧,要根據(jù)具體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如:在一分鐘跳繩的教學中,如何利用游戲來讓學生學會跳繩呢?搖繩是一個重點,很多同學搖繩的時候喜歡以肩為軸往胸前交叉搖,這時,我們可以玩一個游戲,幾名同學一起手牽手,以肘關(guān)節(jié)為軸,一起搖小圈,這樣,就將他們的小手固定在了身體兩側(cè)搖動,然后再逐漸加上雙腳起跳的動作,設置情景,一群開心的小兔子手牽手跳回家。最后再過渡到跳繩技巧上。
為了保證體育課上得生動活潑,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除了有針對性的游戲內(nèi)容和嚴密組織教學方法之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兒童另一個特點是:喜樂無常。當游戲很有趣時,他們會忘形,當游戲的趣味性不是很強,他們很容易表露出來。同時,學生在游戲中情緒如何,是衡量游戲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之一。成功的游戲,氣氛活躍,學生情緒高漲。要提高學生在游戲中情緒,一定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地選擇游戲項目。此外,教師應有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好學生的興趣與體力的平衡,過度的興奮學生不惜體力,這樣學生很容易疲勞,會影響到下節(jié)課的上課質(zhì)量,也不能達到體育煅練的效果。如果學生的情緒不高,游戲就失去了意義,也就沒達到上課的目的。
任何游戲都必須防止傷害事故。分析事故產(chǎn)生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課前準備不充分或組織不嚴密、或思想上不重視而引起的。因此,必須從思想高度上重視并相應地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預防。
總之,對一年級學生的體育教學,除了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組織紀律,還必須充分發(fā)揮其主導地位,變被動為主動,變枯燥為豐富,活潑但有序,個性張揚但又懂得自律,將學生的品德教育也融入課堂,不僅教書,還得育人。這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