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鴻雁
(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三師第一中學,新疆 喀什市 844000)
詞匯的學習是語言學習的基礎,掌握大量的詞匯對英語的閱讀能力等各方面綜合學習和使用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當今的教學體系中,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已經(jīng)過了最初的啟蒙階段,而是需要進一步的鞏固和加強,在這個階段,語法的學習往往相對比較初級,而對詞匯量的要求則相應地提高了,因此,如何在課堂中提高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學習深度和掌握能力,是當前許多中學英語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對和急需解決的問題。
1.掌握詞義學習英語詞匯的最終目的是掌握詞匯的意義,并對其加以利用,尤其是同一個詞語的含義在不同語境下可能不盡相同,應該善于結合語境體會其中的差別。尤其是詞組,其含義更加廣泛,因此常用的含義應當在初級階段就能掌握,而更深層次的引申含義則需要時間的積累才能形成相應的認識。例如,在學習 put on 時,除了字面意思“把...放在...上”之外,還應當引申出“穿上”、“假裝”、“增加”、“使靠...維持生命”等含義。
2.熟悉構詞法在初中階段,詞匯量的擴大已經(jīng)成為必要的教學任務,但是,在眾多的詞匯中,其構詞方法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因此,初中英語的詞匯教學中,對構詞方法也應當進行相應的總結,并使學生逐漸熟悉,進而培養(yǎng)其獨立學習英語單詞的能力。例如,在學習 write 時,writer——作家也給予講解,同時,將后綴-(e)r/ -or 表示“從事某事的人”也進行梳理并舉出實例,必要時,將同類后綴如-ese (某地人),-ess(雌性),-ian(精通……的人),-ist (專業(yè)人員)也予以總結。
3.強化音標和音節(jié)學習英語的最終應用目的是為了能夠利用它進行交流,這就對英語的音標和音節(jié)掌握有一定的要求。而在學習詞匯的過程中,音標和音節(jié)對學生的自主學習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針對音標和音節(jié)進行一定的鞏固和強化。例如,在學習read[ri:d]時,應當將其中“ea”的發(fā)音[i:]與單詞 rid[r□d]中“i”的發(fā)音[□]進行對比,是學生更加理解長音和短音的區(qū)別。
1.教學方法單一。英語詞匯的學習過程相對比較枯燥的,如果不能結合有趣的教學方法,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隨之下降。并且這也導致了學生在課后對單詞進行死記硬背的惡果,而教師的考核方法也讓學生心生恐懼,繼而對英語的學習敬而遠之。
2.詞義講解不當詞匯的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對詞義的理解和記憶。然而在現(xiàn)實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對詞義的講解比較淺顯,因而不能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使學生不能靈活運用;或者有些教師在講解詞義時不善于利用詞匯背后的文化特征等,導致講解過程枯燥無味;但同時,也有些教師遇到生詞就大肆講解,從詞匯到文化,再到歷史等,涉及的范圍很廣,但是到最后,學生反而對詞匯的原本意義產(chǎn)生迷茫。
1.提高詞匯教學的趣味性
初中生的思維能力相對活躍,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趣味性的提高來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和聲音的結合進行相應的演示,繼而加強學生的印象,使其對詞匯的記憶能力增加;其次,教師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尋找與重點詞匯相關的短片,在課間進行播放,繼而提升詞匯學習的趣味性;再次,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或者教學模式進行詞匯的鞏固記憶,或者結合當天所學詞匯的類別或者發(fā)音特點等設計不同形式的游戲,繼而使學生主動參與。例如,在學習食物時,教師可以讓同學按照座位順序迅速說出一種食物的英文名字,說不出的接受懲罰,這樣講課堂學習的趣味性大大增加,學生也樂于主動參與。
2.針對詞匯學習方法進行歸納和指導
初中學生的總結能力相對較差,尤其是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其對詞匯的理解程度本來就不是特別高,再加上不善于學習,往往很難進行高效的記憶,而是通過死記硬背進行詞匯的積累,這樣就增大了其對英語的整體學習難度。因此,適時進行教學方法的總結,并將其傳達給學生,有利于他們隨時進行自主學習,對詞匯的掌握能力也可以得到較大提高。例如,針對同一類詞匯,教師可以總結其中的不同,做出表格使其差異性得以體現(xiàn),進而減小學生的記憶難度;或者對同一節(jié)課中出現(xiàn)的具有同樣前綴或者后綴的詞語進行總結,使學生體會其含義的變化,同時,教師進行方法總結后,應當鼓勵學生利用同樣的方法進行不同詞匯的總結,繼而達到授之以“漁”的效果,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
3.加強詞匯的語音教學
詞匯是句子的基礎,而發(fā)音則是英語表達的基礎,如果單詞的音調不準確,那么讀出來的英語就沒有韻味,甚至按照漢語的語調或者音節(jié)轉換方式進行發(fā)音,從而使英語表達顯得不倫不類。在實際的詞匯教學中,增加語音教學的成分,既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正確的發(fā)音習慣,也有利于學生通過語音的差異鞏固對詞匯的記憶。這一方面要求教師將音標的基礎進行更深層次的鞏固,另一方面,音節(jié)的劃分和語調的變化也應當滲透于學生的詞匯學習過程中。例如,在學習“parden”一詞時,教師應當強調[a:]音的長度和發(fā)音技巧,同時,即使同一釋義,在應用于“I beg your parden?!睍r應當用降調,而單獨使用“Parden?”時則應用聲調,因此,學生在體會發(fā)音差異的同時,對其含義也有了進一步的鞏固。
綜上所述,教師在英語詞匯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通過多種教學途徑和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其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其英語學習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