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蘭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第二實驗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5700)
現(xiàn)在的小學生對寫作文畏之如虎,老師讓寫,就胡思亂想寫一寫,應付了事,寫出來的作文簡單空洞沒有新意,無論教師如何講技巧,講方法,在外因上下功夫,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是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內(nèi)因,即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如果教師平時注意啟迪學生的心智,經(jīng)常地喚起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敏感和熱情,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便會張揚出個性,學生也會因為個人獨到的體會而急于訴說,勤于動筆。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來源于生活。因此,我認為讓學生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把學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很有必要。
小學生除上學外,其余時間一般都在家里度過。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他們的性格、興趣、愛好,他們的喜、怒、哀、樂都是作文的素材。我經(jīng)常告誡學生,回家要多關心體貼父母 ,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有時間在家里進行一些有趣的活動,既創(chuàng)設了親情氛圍,增長了知識,又為創(chuàng)作提供了好的素材。為了培養(yǎng)學生從家務勞動中尋找素材的能力,我首先布置課外作業(yè),讓他們從最簡單的掃地、拖地開始做起。第二天,讓學生談感想。學生說的時候,教師可重點指導掃地或拖地時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讓他們說完后再寫。由于有親身體驗,不到二十分鐘,學生的作文就寫出來了。這時,我趁熱打鐵進行講評。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家務活也有了興趣。然后再布置讓他們嘗試洗衣服、做飯等活動。學生寫《我學會了……》、《一項家務活》《第一次做……》等這些作文時就不再犯難,而是一氣呵成。
走進家庭,不僅能發(fā)現(xiàn)寫作的素材,還可以和家庭成員一起產(chǎn)生思維的碰撞。如,我專門設計了習作素材積累卡,內(nèi)含“我看到的人和事”“我的思考”“父母的話”等內(nèi)容,讓學生在與家長的互動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如稍加引導,鼓勵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創(chuàng)造性作文便應運而生。現(xiàn)行教材里很多課文都是作者細致觀察的結果。如,學了《窮人》后,學生會對沙皇統(tǒng)治下的窮人產(chǎn)生深深的同情。這既深化了學生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認識,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又對他們進行了寫作訓練,還培養(yǎng)了其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為了滿足孩子好動的內(nèi)在需求,以提供豐富的作文素材,除了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的活動外,還組織學生開展課間活動,以活動的趣味喚起學生表達的愿望。作為指導課上學生先回憶,口述活動的情景,再寫下來,這樣的習作必然充滿真情實感,情趣盎然。
社會是個大課堂。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有意帶領學生在社會生活中開闊視野,鼓勵學生參觀工廠、考察市場、參加公益勞動、開故事會、進行文藝表演、游覽風景區(qū)。如,帶學生到大自然中進行尋找秋天的活動,從天空、街道、人們等方面來描繪秋天的美景。
當然,走進生活,我們重視的是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素材,這是學生獲得直接經(jīng)驗的重要途徑。我們也應充分發(fā)揮間接經(jīng)驗的作用,如定期開展班級習作交流會,讓學生欣賞本班佳作,討論分析習作優(yōu)劣,思考自己可以從中汲取什么方法及內(nèi)容等。這是比較快捷而有效的積累方法。
語文課程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豐富的現(xiàn)實生活是學生寫作的源泉。縱觀那些千古流芳的文學作品,詩歌也好,小說也好,散文也好,古人今人外國人本國人,他們的作品無一不是直接或間接反映生活。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鳴,才會感染他人。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既要教會學生課堂知識積累的技巧和方法,更要引起學生關注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也就是培養(yǎng)其具有一顆敏感的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一個關愛的眼神,為你遞上一杯清水,離家時啰嗦的叮嚀等等,都要學會體察與感受。其實善于思考,注意生活細節(jié),就蘊藏在語文中。孩子們往往喜歡小動物,引導他們感受動物的感情,之所以喜歡,是因為他外貌漂亮,更是因為他懂得人的感情,能與人交流,觸動人的內(nèi)心。孩子們?nèi)绻⒁獾竭@些了,其實就是在進行語文積累。老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條件指導學生關注這些身邊的瑣事,并啟發(fā)他們用恰當?shù)姆椒ū磉_出來。
語文積累的內(nèi)容很多,但如果我們學會關注生活,教會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語文其實很簡單,生活處處有語文。
寫作實踐是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當然,這其中的關鍵在于“勤”。要引導學生勤于練筆,把觀察、感受、思考的結果用文字的形式變現(xiàn)出來。長此以往,相信同學們的作文能力一定會有一個質(zhì)的提升。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寫作一項中指出:為學生的自由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內(nèi)容可自選,做到形式多樣化,取材生活化,語言生動幽默化,讓作文成為學生傳情達意的工具,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做到了這些,相信學生定能以“生活”為基礎,以“真實”為準則,以“新穎”為前提描繪那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喜怒哀樂的家庭生活、五彩繽紛的社區(qū)生活、絢麗多彩的自然生活。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自選角度,自擬標題,自選文體,自立文意,自由表述,讓學生盡情發(fā)揮自己的才華和寫作優(yōu)勢。
俗話說:樂此不疲。要學好一種東西,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它是獲得知識進行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作的一種自覺動機,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創(chuàng)作的內(nèi)在動力,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必須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作的興趣。每次作文及平時的隨筆日記,我都要求學生認真對待,選出一些優(yōu)秀習作,或在班級學習,或在班級“學生作品秀”上貼出來,或推薦投稿極力表揚,以點帶面,讓學生感受到作文的樂趣,大大提高他們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
思維和想象力的培養(yǎng)要扎根于對事物的細微觀察和對語言文字的了解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學生的作文應來源于生活本身,我們只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發(fā)現(xiàn),讓他們有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他們的作文才會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精彩紛呈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