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梅
(內(nèi)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qū)實驗小學,內(nèi)蒙古 通遼 028000)
21世紀的到來直接意味著信息時代的全面到來,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引進信息技術就是教學發(fā)展的必要途徑,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成績有著深遠的影響。小學生正處于一個活潑好動的年紀,如果教師一味的采用比較傳統(tǒng)的方式教學,小學生就無法提高自身的學習質(zhì)量,而且語文課堂中一些知識點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的。通過信息技術可以恰好彌補了這些教學中的不足,讓學生逐漸意識到語文課堂的有趣性,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可以在語文課堂中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
在對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中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的時候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闡述:第一個方面就是信息技術的高耗能低效率,第二個方面就是師生之間缺乏合理的交流。
一直到目前為止,很多小學的語文教師僅僅會通過多媒體來制作一些簡單的PPT,對于多媒體其他的一些作用沒有完整的了解,導致很多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會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且在課堂中又對多媒體運用的不夠流暢,出現(xiàn)了高耗低能的現(xiàn)象。
想要教育好小學生,教師不僅僅需要采用合理的手段進行教學,同時還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讓教師可以對小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但是,現(xiàn)階段很多教師與學生之間還缺乏一定的交流,導致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被弱化。
在對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應用的有效措施進行深入分析的過程中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闡述:第一個方面就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習效率;第二個方面就是加強師生交流,提升綜合能力;第三個方面就是豐富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教學資源。
在現(xiàn)階段的語文課堂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學習到更加豐富的知識點,開始在課堂中引進了信息技術,通過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都是“灌輸式”教學法,在課堂中教師根據(jù)課本上的知識點進行講解,而學生就在座位上一味地聽教師的講解,不會對教師講述的內(nèi)容進行深入分析,導致小學生都逐漸成為了語文課堂中的傀儡,沒有自己的思想,這樣不僅僅無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成績反而還會降低小學生的學習興趣[1]。而且對于小學生來說,語文教材中的知識有一些是比較簡單易懂的,而有一些知識點是比較難的,所以為了讓小學生學會這些知識點就需要在課堂中引進信息技術,針對教材中的知識點創(chuàng)設更加直觀立體的多媒體內(nèi)容,讓學生可以身臨其境,進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進行學習《再見了,親人》這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引進信息技術。因為這節(jié)課的年代背景、社會背景以及人文背景離小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都是比較遠的,所以小學生對于這些知識點是比較陌生的,對于文章的理解也不夠透徹。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便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小學生放映一些與文章相關的電影片段以及圖片,讓小學生可以從電影中感受到那個年代的感情,通過聲音和畫質(zhì)給與小學生最直觀的感受,從而烘托出志愿軍戰(zhàn)士與朝鮮人民之間魚水深情,生死與共的深厚情誼。這樣,不僅僅加深了小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還進一步提高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可以在學習中對教師教授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共鳴,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不僅僅要教授學生大量的文化知識同時還需要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讓教師可以了解如何更好地教育學生。而且作為小學生的教師,應當注意不能過度對信息技術進行依賴,而是應當通過信息技術合理的進行改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方式,同時教師還可以教授小學生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可以將信息技術更好的運用在課堂與課外的學習中去,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2]。
小學生的年齡還是比較小的,因此對小學生實施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僅可以豐富小學生的教學資源,還可以讓小學生對教材中提及到歷史事件有更為全面的了解。所以,在語文課堂中,教師需要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收集相應的教學信息,不斷將原有的教學資源進行完善與補充,進一步豐富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教學資源。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不僅僅要教授小學生大量的語文知識,同時還要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對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中,讓小學生可以感受到語文知識點的重要性。所以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大力的引進信息技術,不僅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不斷擴展小學生的知識面。在教學中,教師要意識到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在教學中不斷轉(zhuǎn)換教學模式,讓小學生可以在未來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