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欣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六號農場小學,內蒙古 通遼 028324)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薄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了寫作對于提高學生的表達和交流能力的重要性。
寫作在語文學習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伴隨著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但是,很多小學生提出,一提到作文頭就大,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寫什么,就算教師給出了題目也不知道如何展開。筆者認為,克服學生寫作的畏難心理,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引導。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眱和暮闷嫘暮颓笾亲罴训耐苿恿?。提高寫作的積極性首先要讓小學生端正態(tài)度,樹立自信心。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如,寫一件難忘的事,為了使學生有話可說,筆者帶著他們做丟沙包游戲、舉辦演講比賽和書法比賽,參觀當地的古建筑。學生自身參與其中,結束后還津津樂道、滔滔不絕。此時我引導學生共同探討何為“作文”?作文和說話是什么關系?我給他們講,作文就是說話,只不過是用筆寫出來而已。我們說話時基本是想說就說,毫不畏懼。那么寫作也是一樣,你們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這些所見所聞、真情實感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語句通順,飽含感情,并且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就是一篇文情俱佳的作文。有了這些見聞,便可以改變學生談“文”色變的情形。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忽視聽與說的作用。比如面對“感謝”這樣的主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和事。請他們用幾分鐘時間整理自己的思緒。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說一說幫助過自己的人的外形和特點,事情的經過,自己的感受,其他學生仔細聆聽,最后在全班交流,其他學生邊聽邊評議,提出自己的疑問并進行適當的補充。這樣,既可以開闊學生的思路,也能激發(fā)講話者的靈感。
在寫作中,充分發(fā)揮讀與寫的作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中悟情,讀中悟理,感受語言的精妙。多寫多練是打擊作文攔路虎的重要武器。課后小練筆是學生展示的平臺。例如《生命 生命》文后的小練筆“我想把學了這篇課文的感受寫下來?!睂懽鞑皇羌埳险劚?,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仿寫、縮寫、復述等方式多寫多練,學生在運用自如之后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
觀察,是人認識世界的途徑。只有親身去觀察去探索才有發(fā)言權。牛頓經過觀察,發(fā)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法布爾先生通過自己長期的觀察,寫出了巨著《昆蟲記》。任何的發(fā)明和發(fā)現,都是長期觀察和思考的結果。
寫作的素材來源于生活,只有善于發(fā)現的眼睛才能捕捉到。離開了生活,創(chuàng)作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小學語文教師要多啟發(fā)學生去觀察,去發(fā)現。學校、社會生活中的人和事,自然界的花開花謝、日出日落,這些司空見慣的現象都是小學生寫作的素材。例如,寫一篇觀察日記,當看到學生苦苦思索時,筆者建議他們假期回家泡一碗黃豆。過了幾天,很多學生興奮的告訴我,他們看到了黃豆身體膨脹、出芽、生長的經過。他們被種子的力量所觸動,寫出的內容具體、生動。生活處處皆學問。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學做生活的有心人。
寫作是語言的積累?!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在《勸學》中指出了積累的重要性。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積累語言。首先,利用好課文。課文都是編者精挑細選的語言范例,值得學生仔細推敲。比如《觀潮》和《爬山虎的腳》等文章都要求學生背誦相關段落,在研讀和背誦中感受作者的豐富語言以及文章的結構安排、修辭方法等寫作技巧。學生有了一定的語言和寫作技巧的積累,就不愁無話可說。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闭n外閱讀是拓寬小學生眼界的途徑之一。學校圖書館是最佳場所。每周一節(jié)閱讀課,引導學生搜集名言、警句、典型事例等相關素材,做好讀書筆記,積累好詞佳句,培養(yǎng)語感。
當然,小學生,正處于習作的啟蒙階段。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接受新事物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教師耐心而有效的引導、培養(yǎng)興趣,鼓勵學生讀書積累,還要多寫常練。只要我們堅持,終能見證鐵杵磨成針的動人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