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川
(河北省隆化縣尹家營滿族鄉(xiāng)中心小學,河北 隆化 068155)
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和了解漢語知識的主要途徑和方法,而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運用是直接體現(xiàn)教學特點和教學水平的一種直接的反映。語文教學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得到有效的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理解和使用語言的能力。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其教學的藝術性對整個語文教學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小學階段的學生,其邏輯思維能力還沒有形成,尤其是一些低年級的學生,對抽象事物缺乏思考和準確的、判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教師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教學語言進行有效的引導和規(guī)范,保證準確的使用教學語言,只有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和使用知識,最終實現(xiàn)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作用。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指導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只有保證使用合適的教學手法,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最終保證學生全面進步和發(fā)展。
語文是研究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幫助我們能夠更好的了解、掌握我們的母語,以及從價值觀等角度逐漸的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語文的教學目的被賦予了更多的時代內(nèi)涵。學習語文可以幫助學生不斷的了解祖國文化,幫助學生更好的使用母語,從而更好的培養(yǎng)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更好的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1.小學生的價值觀正處于形成階段,其心智發(fā)展處于成型階段,教師的語言、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學生產(chǎn)生導向作用,而教師和學生接觸最多的便是在課堂之上,課堂教學語言便是其主要變現(xiàn)形式,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教師的教學語言使用情況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效果;
2.正確的課堂教學語言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明白課堂知識,不斷的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這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是雙贏的,可見課堂教學語言的使用是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的。
課堂教學語言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不少人開始關注小學語文課堂之中使用的教學語言,在我們的調(diào)查研究總結之后發(fā)現(xiàn),教學語言特點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主要有語言的藝術性、語言的情感性、語言的生動性、語言的可接受性以及語言的規(guī)范性五個方面。
語言藝術是我們語文課標要求學生必須要具備的一項能力,同時也是學校等相關部門對教師的新要求。語文本身就是一門語言學科目,它是研究我們漢語的重要課程,為此語言的藝術性在語文課堂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習的不同課程在授課的過程是一樣的,都會涉及到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具體在課堂環(huán)節(jié)中提問是教師和學生交流互動最為廣泛和常見的方式途徑,教師和學生之間是有距離的,這是不得不承認的,畢竟所處的年齡、位置不同,但是藝術的語言可以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使教師更加了解學生,明白學生需要的;學生也可以更深刻的明白教師的用心良苦,以使自己更加努力的去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
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其本身就是人情感的具體體現(xiàn),在教學的過程中課堂語言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之中,教師必須要充分展示語言的魅力,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課堂語言之中蘊含的情感,從而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影響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fā),讓課堂語言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服務;
小學語文課堂之中主要的內(nèi)容就是故事,故事的情節(jié)都比較豐富多彩,而且再加上小學生所處年齡階段,在對知識的理解以及接受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問題,教學需要用語言去給學生解釋清楚,這便要求教師課堂中所使用的語言必須具有生動性的特點,生動的講述課文知識的內(nèi)容,以使學生可以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之中學到知識,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以及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教師提高自己教學語言的生動性途徑有很多,比如說使用多感官教學法,充分調(diào)動眼、耳、口、手、腦,乃至鼻、舌等參與學習,其設計是用不同的信息形式展現(xiàn)相同的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課中由于有許多有趣的文章,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注意應用這樣的方法,將身體的各個器官都充分調(diào)動起來,將抽象化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使語文教學由難到易,使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變的越來越簡單,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主動性。
教學語言的可接受性,意思是讓學生可以接受,可以理解教師所講授的課堂知識。小學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時期,學生的三觀正處于形成期,而且學生的智力、心理都處于不斷發(fā)展的時期,對于一些知識的理解程度并不到位、并不準確,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必要的介紹和說明,但是教師需要注意的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課堂教學語言,不可使用一些晦澀難懂的語言文字,這樣對于學生的學習是十分不利的,要充分考慮到語言的可接受性,讓學生可以理解自己所說的話,所講的知識內(nèi)容。
語言是一種藝術,并不是簡簡單單的話語,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之中的教學語言,它的選擇和使用都是需要注意的,教師必須考慮到相關的實際情況,了解自己面對的學生群體,從而選擇合適的課堂語言,給學生講解課本知識,展示當代教師的魅力,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幫助學生在學習到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此外課堂語言的選擇不應該是一塵不變的,它要根據(jù)知識內(nèi)容、學生群體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從而不斷的提高課堂的效率,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