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紅
(河北省衡水市景縣第二中學,河北 衡水 053500)
在常規(guī)認知里,我們總是把英語學習看成機械的背誦和記憶,雖然近些年已經逐漸認識到聽、說、實際運用的重要性,但在英語教學效果上卻仍然難以取得實質性的提高,大多數學生都沒有掌握實際的英語運用能力。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教學中主體定位錯誤,忽視了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下面就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做進一步探索。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策劃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遞者,是學生的示范者,是學生個性的塑造者。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教育理念、道德觀念直接會影響教育教學水平。要加強對英語教師的培訓,更新知識,切實改進教學方法,使教研、備課、上課,不再互相游離,而是逐步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互為補充,互為促進,相得益彰,增強教師的集體效能感,加速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確保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以濃厚的興趣自主自覺地學習。
教師應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運用具有形象性、生動性、參與性、表現力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主動發(fā)展的環(huán)境,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的興趣、探究的熱情,讓他們喜歡英語學科、喜歡英語老師,防止因為教學方式單調、內容枯燥而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英語的樂趣,缺乏正確的學習動機。研究表明,當學生心情好時最易接受知識,進行有效學習。
英語是一門交際性語言,能聽懂、大膽開口說是關鍵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緊湊安排對話表演、小組討論、適當的朗讀背誦,促使學生自主地去聽、去說、去讀,時間一長便養(yǎng)成了聽、說、讀的好習慣。備用英語糾錯本、英語隨筆本,加強讀寫習慣的培養(yǎng)也很重要。如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應先是引導學生精讀教材中的課文,給學生一些能直接從原文中找到答案或進行判斷的題目,再給出需要對原文進行分析、簡單判斷的題目。最后給出需深層推理的找main idea或根據原文判斷表達是否正確的試題。這種梯級式的訓練有利于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精讀是必要的,泛讀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常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生詞率不超過3%的文章,閱讀中鼓勵學生善于運用詞典,及時幫助解決閱讀中的生詞問題,長期堅持學生就養(yǎng)成了勤于用詞典的習慣。同時培養(yǎng)學生根據上下文推測某個詞在句子中的詞義的習慣同等重要,學生有了閱讀中處理單詞的好習慣,課外閱讀難度降低,閱讀能力定會迅速提高。
英語學習策略指的是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采取的步驟、方法和技巧。在教學中,有不少學生學英語很刻苦,很賣力,但結果收效甚微,進步緩慢,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掌握好的英語學習方法和技巧。語言學家所確認的策略數量足以使人眼花繚亂。如果教師不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策略的指導和培訓,學生對學習策略的使用就有很大的隨意性,這樣就要求我們有必要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策略的培訓,我認為,大致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一是對學生的學習策略進行有計劃地觀察和有針對性地培訓。了解學生缺少哪些有用的策略,積累數據,然后集中在課堂上培訓以達到強化的目的。二是根據學習的內容或訓練的要求,確定專題培養(yǎng)目標,在課堂上一次或多次集中進行學習策略培訓。三是根據課堂上發(fā)現的個別問題進行即時培訓。四是針對個別學生學習中的策略問題,在課堂上對全班學生進行培訓,以點帶面,爭取大多數學生的提高。五是把策略培訓和學習內容結合起來,堅持在長期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出現的策略問題,結合學習內容,設計有意義的課堂交際活動,使學生在完成這些交際活動的同時,既能學會運用語言形式表達語言意義,又能使自己的策略能力得到提高。
情景教學法由于借助于圖像、實物以及動作等各種情景,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進行語言交流和應用的真實語言環(huán)境,促使學生在其有限的知識范圍內,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的“利誘”下,不得不充分地應用英語,激起學習與交流的興趣,并產生自主學習的欲望。曾有教育家說學習英語如同學習游泳,必須經常泡在水中,而非偶爾沾沾水,這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時常潛入水中帶來的暢快。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利用環(huán)境,巧妙創(chuàng)設英語應用情景,激起學生的英語交流與應用的興趣。
總而言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對于教學實踐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也對新課標下教學實踐目標的要求實現有著積極的作用。因為學生作為教學實踐中的主體,并且在教學活動中占有相當主要的地位,所以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就變得尤為重要,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進行中來去引領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