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杏一
(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廣播電視臺,河南 伊川 471300)
采訪是新聞工作者獲得相關資料的最基本手段,也是新聞價值和質量的最終體現?!傲⑵砸跃右笔切侣劰ぷ髡叩墓ぷ骼砟?,其含義就是要求新聞重在采訪,之后的文字資料整理,只是為了梳理采訪所獲得的信息。因此對于新聞工作者而言,采訪第一、寫作第二。寫作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整理出采訪內容中的核心要素,從而使得整篇報道能夠吸引眼球。這就導致了很多新聞工作者注重加強采訪方面的能力和技巧,卻忽略了新聞寫作技巧方面的鍛煉和學習。往往使得一篇新聞稿件寫不出民眾所關心的話題,從而沒有引起更高的關注度,甚至會面臨重寫的問題。那么,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在寫作中,究竟有那些具體的寫作技巧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新聞工作經驗,總結概括了幾點寫作技巧。
導語是整個新聞的核心體現,因此需要采訪者仔細的閱讀所采訪到的內容,找出其中的核心,再以最真實、客觀的文字精簡概括出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新聞事實。需要注意的是,廣播電視的新聞導語和報紙新聞導語是不同的,報紙新聞導語意在概括新聞中的重要內容,而廣播電視新聞導語所表述的是一個信息。
廣播電視新聞導語主要信息包括:何人、何地、何時、發(fā)生何事以及事情的起因。其中人,如果不是重要的或者特殊的人物一般情況下可以省略。在寫作過程中,事件的地點很重要,能夠讓受眾明白信息的來源是否真實可靠,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的寫作上要將地點交待清楚和具體。
對于導語的敘述切記不能拖泥帶水,要避免空話、大話、廢話的出現。總而言之,廣播電視新聞導語必須是精煉、簡潔、語句通順且易懂。因此,記者在寫作過程中,需要根據采訪中的內容從多個角度對導語進行闡述。比如,可以考慮一下觀眾群或者當前的生活狀況以及其他社會因素等,避免從自身的工作角度出發(fā),直白的闡述事件的表面信息,要多去挖掘背后的故事,才能使導語不會令人覺得枯燥、一般。
寫作時既要保證語言的真實可信,還應將注意廣播電視語言的使用,并將整個稿件內容提高到廣播電視新聞的核心層次。此外,記者在整理稿件的內容時,要保證話筒、鏡頭畫面和文字是相匹配的,不能出現文字在介紹交通運輸的便利情況,而畫面卻在展示蔬菜、水果等產品或者是與文字完全沒有關系的其它內容。當然,還要注意文字稿的內容及語句的使用,令人讀或聽起來是否覺得枯燥,以及內容是否能夠表述新聞內容的核心。例如,在民生新聞當中,當一個個不同人物出現在鏡頭前時,記者只對人物的姓名、職業(yè)、身高、體重一些表面的內容進行敘述,或者單純的說一些某人此時在此地做了何事,對其背景故事進行一個十分籠統而表面的概括,這樣的方式無疑會使得整個新聞內容枯燥、乏味。即便采訪的新聞很貼近民生,也不容易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中國的語言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它可以將新聞報道中鏡頭前無法呈現的畫面,通過文字的語言表述出來,當然表現的方式多種多樣,需要人為的進行加工,才能使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的稿件具有一定的魅力,從而吸引更多的人。以《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為例,這部紀錄片中的文字,語言簡潔、唯美動人,準確且優(yōu)雅的將全國各地的美食呈現在觀眾面前,令人在觀看的同時,聽覺上也能感到愉悅和舒適。深刻的展現了廣播電視的語言魅力,將有限的鏡頭拓寬到無線的信息當中,從而將文字的作用最大化。
在很多廣播電視新聞報道中,稿件中的語言優(yōu)美、語句通順,但結合電視畫面中的內容時,時常會令觀眾覺得邏輯不能契合,簡單的說,就是新聞稿件在文字敘述的邏輯上存在問題。
廣播電視新聞不比報紙,它需要記者結合采訪的內容和新聞畫面所切換的地點、人物、時間等在邏輯上進行契合。使得整個新聞報道在其內容和畫面上都有較強的邏輯順序,讓觀眾覺得“這個畫面出現在這個文字中,合乎情理”?;蛘呓o觀眾一種別出心裁的感覺。
所以在稿件的整理時候,記者不僅需要扎實的寫作功底,還需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洞察力。保證寫完一篇新聞報道,報道相應的畫面就已經出現在自己的腦子中。因此,新聞記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及時的與幕后剪輯師進行溝通,甚至可以主導剪輯的全過程。如果條件不允許或者出現其它突發(fā)狀況的時候,記者可以在新聞稿件中標明大的新聞框架,結合攝影師所拍攝到的內容,進行具體分鏡頭的設定。
廣播電視新聞是當今社會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其內容對于文化、價值觀、道德觀念的形成或轉變的影響十分巨大,因此,電視新聞本身肩負著一定的社會倫理道德的培養(yǎng)責任。所以,記者在整理稿件時,要明確自身的價值觀與是非觀,明辨事件的“正與邪”,人物的“善與惡”。從而在寫作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加入個人感情,抨擊明顯違背道德的事情,倡導社會中的正能量。例如,新聞采訪的內容中出現了商家假冒偽劣現象時,記者要全面的進行報道,除了對產品本身的報道之外,還要對它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危害,進行著重報道,再從產品延伸到生產的工廠,對工廠的環(huán)境進行敘述,深挖工廠建筑的背景,以及歷年來所生產出已經投入市場或還沒有投入市場的產品,通過這些負面的因素,直擊企業(yè)的領導,此時記者就可以站在受害人的角度,對企業(yè)的領導進行聲討。
廣播電視新聞承載著許多重大信息和新聞的傳播,有的內容會引起受眾的共鳴,有些則多少會引起一些惶恐,例如恐怖分子襲擊事件等。但這些都是基于一篇報道的文字內容是否足夠吸引觀眾的基礎上。作為專業(yè)的新聞工作者,既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還需要有扎實的文字功底。在整理文字稿件時,擺正自己位置,并針對采訪的內容進行寫作,或開門見山或推陳出新,或在適當的情況下加入自身的感情色彩。保證稿件邏輯順暢,語言樸實而流暢,文字的表達深扣新聞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