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 言
無論工作還是生活,我們似乎總有做不完的事情。“快點、快點”成了我們的口頭禪,腳下的步伐也不自主地加快了......
前些年因父親房本上的名字與身份證不符,我到房產(chǎn)交易大廳咨詢。彼時房產(chǎn)交易大廳人潮涌動,只見咨詢員身邊有很多人,大家都急切地希望立刻得到答案。一位老先生在我前面咨詢,我看差不多了,就趕快開口問問題。那咨詢員沒有理睬我,而是和老先生認(rèn)真地交代房屋交易手續(xù)中的幾個細(xì)節(jié)。等到老先生離開,咨詢員才轉(zhuǎn)過身,仔細(xì)聽我的問題,隨后一一給出簡潔清晰的答案。不想這時剛才那位老先生又回來了,還要咨詢一個問題。咨詢員并沒有回答老先生的問題,而是把我換房本的問題完全講清楚,確認(rèn)我沒有其他問題后,再去回答老先生的問題。我辦手續(xù)期間幾次路過咨詢臺,只見這位咨詢員雖然被一大群人圍著,但始終冷靜地回答著大家的問題,忙而不亂。
辦完手續(xù),房產(chǎn)交易大廳也下班了,我忍不住好奇地問那位咨詢員,怎樣在這么多人的情況下保持冷靜,還能給出很好的回復(fù),是不是要盡量快地回答問題?他笑笑說:“不是快,而是慢。慢慢來,比較快!”“開始我經(jīng)常同時回答幾個人的問題,后來發(fā)現(xiàn)這樣做反而顧此失彼,結(jié)果是哪個問題都沒講清楚,一會兒大家又都回來問,一個問題回答好幾遍,反而更慢?!薄艾F(xiàn)在我一次只回答一個人的問題,徹底答完之后,再回答下一個人的問題。除了個別人,大家基本都不再回來問了?!?/p>
我們同樣每天也要面對許多問題,例如今天有三件事需要處理,趕快穿插著都做起來,干著這件,想著那件。沒做完?那明天再說吧。到了第二天再做這三件事時,只好再花同樣的精力來梳理回憶前一天是怎么做的,再繼續(xù)做下去。如果還是沒有做完,等再拿起來則要重復(fù)花第三份精力回憶梳理......事情不一次性完成的主要問題在于,首先是效率低、壓力大,重復(fù)的精力浪費(fèi),事情越積越多,惡性循環(huán),人始終處于慢性壓力之下;其次做事質(zhì)量差,一件事情沒有一次完成,后面每天又有新的事情加進(jìn)來,往往是到了事情必須完成的死線,或是被人催促才草草完成。
試想,往一個平靜的湖面上扔下一塊小石頭,一圈一圈的漣漪清晰可見。如果同時丟幾塊石頭在湖里呢,還能分辨得出哪條水波屬于哪塊石頭嗎?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一次只做一件事,或是做一件復(fù)雜事情的一個階段,心情便會平靜下來。專注當(dāng)下,所有聰明才智集中于一處,思路必然清晰活躍。和湊合著匆忙做幾件事相比,專注于一件事,才有時間體驗做事的過程,通盤考慮,化繁為簡,減少差錯,如此做事效率會更高,質(zhì)量也更好,還能提高自己的辦事能力。做完一件事再做一件事,同時也減少了無謂的精力浪費(fèi),壓力自然也會疏解不少。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做完一件再做一件。慢慢來,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