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娜
(河北省霸州市第五小學,河北 霸州 065700)
搞好班級文化建設,切實有效地進行班級文化建設可以煥發(fā)在學生心靈的空間儲藏著的大量的再生性資源——精神。我校在傳承歷史文化方面,積極走有學校特色的路子。課題初期,我們就抓住班級文化創(chuàng)建作為載體,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傳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歷史文化,做了三方面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
為激發(fā)學生誦讀興趣,我們開展了各年級“走近經典詩文”工作,在學年中為學生開列了誦讀的篇目,使工作有的放矢,自覺運作。并做以下要求:
(一)開展不同形式的閱讀與背誦。一年級成語接龍,二年級古詩詞誦讀,三年級名人名言,四年級美文誦讀,五年級“閱小故事,懂大道理”寫身邊的事。同時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誦讀古典詩文;積累交流一句自己喜歡的名言;回家向父母背誦學會的文章
(二)教師在教材中挖掘古詩文的精髓,積極拓展課外閱讀,學期達到10篇
(三)高年級達到自覺讀寫,從寫一段閱讀的心得體會、一篇游記開始,除課內要求寫的篇目,還要結合各項活動寫文,學期達到4篇
(一)班級開辟讀寫天地文化墻
從一年級的生字、成語,到二年級古詩詞,到三年級“勤文化”名言展示,到四年級美文與手抄報,到五年級的學生文章的張貼。可以說,每一個班結合自己的主題都進行了班級文化氛圍的營造,為學生開辟讀和寫的空間,在教室不定期地展示學生自行設計的不同專題、不同形式的作品,激發(fā)了學生主動親近古文化的熱情。
(二)確定不同的主題,以主題促進班級特色建設
四年二班“講團結”,三年一班“勤勞勇敢”,五年級“博愛”,二年級“講誠信”等這些主題的確立無一不反映出歷史文化對學生的影響與熏陶。班級結合自己的特色,也采用多種形式促進學生的讀寫結合,一年級的“日積月累”本,二年級的“誠信卡、誠信日記”,四年級的“友情日記”“摘抄本”等,都突出了語文學習與歷史文化的結合,與學生生活的結合,與寫的結合。
(三)各班級結合單元訓練重點設計主題作業(yè)
班主任結合語文教學中關于歷史文化的教學內容設計單元主題作業(yè),如三年級學了《古詩三首》后,老師設計了“快餐式”作業(yè):“選擇你喜歡的作業(yè)——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你喜歡的詩的意思,請把你喜歡的古詩配上一幅美麗的畫,請寫出一首你課外學習的古詩寫出它所表達的意思。” ;二年級學習了《假如》這首詩之后,老師設計了以《春》為主題的兒童詩創(chuàng)作系列主題作業(yè)……。這些主題鮮明,獨具特色的作業(yè)深受學生歡迎,既積累大量古詩文的知識又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審美情趣。
葉圣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是否完全符合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正是讀寫關系的最好說明。為了促進寫的發(fā)展,各班結合學校的各項活動組織學生寫,開展征文活動。要讓歷史文化教育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人”。歷史文化教育不僅是書本教育,也是實踐教育。孩子的成長在活動之中。學校應該選擇適合引進學校、適合小學生學習、能對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的活動。通過動手、動腦、展示,孩子能夠將知識轉換為自己的能力。許多學校帶領學生走進當地博物館、名人故居、名勝古跡,拜訪當地民間藝人等就是讓學生感受歷史文化就在身邊,讓學生對歷史文化感興趣。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語文書法研究員羅良建指出,不妨做“歷史文化的旅行者”,可以先行走后閱讀、先閱讀后行走或者可以邊閱讀邊行走。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歷史文化更感興趣,也更有感悟。德育教育也必不可少?!皻v史文化說到底,既有物質文化也有精神文化,但核心內容是價值觀、道德規(guī)范、禮儀習慣等。”劉淑蘭說,“歷史文化教育應該擴展到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去。因為學生未來一定會走向社會,要去適應社會。歷史文化教育最有意義的就是教會孩子如何學習、如何做人,如何與別人合作,學會尊重、有責任感?!?/p>
總之,班級是學生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識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重視班級文化建設與歷史文化的結合,就能夠將課題研究帶向縱深,在班級擁有“獨特”的班級文化之后,每個班的學生就可以在屬于本班特色的文化氛圍中得到熏陶、受到感染。學生更有個性、情感更為豐富、思想也更為開闊、班級更有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