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超蘭
(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梅港中心小學,江西 上饒 335101)
小學時期屬于學生學習的啟蒙教育時期,所以開展國學經典教育是比較重要的,有必要對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國學經典教學進行必要的研究。
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國學經典的教學,可以選擇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小學生們學習興趣的提高,無法提升教學效率。而通過國學經典教育,能夠保證小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提升,在教學《水滸傳》時,在其中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節(jié),在這節(jié)課堂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們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情景表演,讓學生們分別扮演林沖,陸虞候等人,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小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切實提高。
小學階段,學生的各項身體機能都在發(fā)展,而小學生的記憶水平也在此階段有著重要進步,需要在這個階段不斷激發(fā)學生大腦,使小學生的記憶潛能得到激發(fā)。而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國學經典教育,能使小學生記憶力提升提供更大的幫助,并使小學的語言素養(yǎng)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屬于記憶力培養(yǎng)的基礎使其,而在這個階段加強對國學經典的教育,能夠使學生今后的文化基礎更加豐厚?!度纸洝愤@樣的國學機經典,很對人并不能夠背誦比較多的內容,但是小學生可以利用比較短的時間背誦好,這樣就是對學記憶能力的開發(fā)。
小學語文課本內選取的課文大多數(shù)都是一些我們國家著名作家的著名文章。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合國學經典教學可以讓小學生的對國學的興趣更加濃厚,而這種國學興趣的增長也可以讓學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國學經典教學的進行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從而可以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樣能夠在學習經典的同時,提升對語文的學習能力,又能夠更加深入的掌握經典。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時期,在語文課堂上可以將國學經典的學習與學生識字相融合,有必要在課程開始之前進行課節(jié)規(guī)劃,可以通過讓學生了解漢字的歷史來導入國學經典。在學習“學”字的過程中就可以對國學經典進行結合,可以向小學生介紹“學”字由來與其它寫法,比如學與斈,就像是雙手構木為屋形,加“子”為義符,說明小孩子是學習的主體,讓小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又可以解釋為學書學文,也就是學習人文學科、學習文化知識等,也有模仿的意思。在教學《紅樓夢》時,也有這種片段:巧姐兒笑嘻嘻走到鳳姐身邊學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新型的技術把漢字的演化過程更加形象的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加深對這個字的認識與了解漢字背后內涵[1]。
古詩文也是小學階段語文課程的主要學習內容,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融入國學經典,讓小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詩人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國學經典中的古詩更好地融入課堂,讓小學生在學習古詩文的時候掌握對正確價值觀的認識?!端臅r田園雜興》中的“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介紹了古時候的農村四個季節(jié)的景色與農民生活,展示農民生活的困苦現(xiàn)象,讓小學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在小時候就要學會學習。在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fā)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惜別之情。讓小學生古詩詞與國學經典融合的課堂教學中更加深層次的理解國學經典[2]。
在語文學習中經常會涉及國學經典中的故事,這也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學習方式,通過各種經典有趣的故事讓學生更有興趣的學習這些經典,相關教師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故事,然后比表達故事的內涵意義。比如,在教授《三國演義》中,有一課堂的教學內容是火燒赤壁,在這時,語文教師可以采用一種故事的方式來講述在赤壁大戰(zhàn)前后不同的利益群體之間的博弈。教師在講授故事的時候可以帶著一種啟發(fā)式的思考方式,引導學生們積極思考為什么劉備和孫權要進行聯(lián)合,為什么周瑜和諸葛亮要選擇火攻的方式來進行抵抗。這些故事的講述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到國學經典[3]。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主要科目,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滲透更多的國學經典教學是當今語文教學的重點,可以在識字教學中開展國學教育,也可以在古詩詞教學中開展國學教育,并利用故事,創(chuàng)建輕松的教學氛圍,能夠使小學生具備較高文化素養(yǎng),提高小學生的記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