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淑倩
(河北省衡水市景縣任重完小,河北 衡水 053500)
二十一世紀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特征的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為了使我們的接班人適應信息社會,中小學正逐步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學生逐步具有獲取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遞信息的能力,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礎。但如何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給廣大信息技術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考驗,下面筆者就談談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自己的幾點做法:
若詢問100名學生:“你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嗎?”會有99人說“喜歡!”學生這種高漲的學習熱情,教師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們把期望變失望,不管學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參差不起,教師都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jié)課都有新鮮感。在教學中,我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給低年級上計算機課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學生鍵盤上的字母不認識,更談不上讓他們去記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給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講解帶來很大困難。通過實踐,我把有趣味性的內容、圖形編制成動畫、配上音樂、設計新穎的導課,讓學生欣賞,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或找一些較貼切且又能讓學生感興趣,能輕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顯著。比如教學《電腦的組成》一課時,計算機是由:鍵盤、鼠標器、主機、顯示器和打印機五個部分組成的,接著講:主機內部除了有運算器外,還有一個“倉庫”又叫存儲器,一個“心臟”叫中央處理器,英文CPU。形象的比喻,把復雜、抽象的機械原理說得通俗易懂,簡單明了,學生一聽就懂,很快便學會了。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差異,加上有的學生因為顧及到自己的語文、數學等成績的不理想,總會存在著擔心、畏懼等心理傾向,部分膽小的學生因此產生壓力,要使全體學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就必須鼓勵誘導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例如在教學《指法》一課時,我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自尊感,組織學生操作比賽,課堂學習氣氛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
實踐操作是鞏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從中品嘗到收獲的樂趣,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在教學中,我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表現(xiàn)的機會,多一份創(chuàng)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例如教學《畫多邊形》一課時,教師首先不是直接講解畫法,而是出示“五邊形”圖讓學生觀察,然后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自學,同座合作畫出“五邊形”,根據自學要求,學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其他同學看,“五邊形”會畫了,其它的三角形、七邊形等等同樣可以很快畫出了,這樣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不僅學會了“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漸學會自學的方法,每完成好一個操作,學生就會獲得一份成功的喜悅,就會從中品嘗到收獲的樂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濃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多了、新了,師生間的氛圍和諧輕松,教學效果必然明顯提高。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在社會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也將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我想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必將逐步走向成熟、趨于完善。
信息技術課堂互動教學策略旨在使教學雙方主動地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并主動激發(fā)對方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相互促動、教學相長、和諧發(fā)展。在教學的互動中,學生不斷地改造、進化和發(fā)展,教師不斷得到充實、豐富和提高,師生共處于一個和諧、共進的學習共同體之中。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動力源之一。如果沒有寬松和諧的氛圍,學生的自主性就難以發(fā)揮,而沒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創(chuàng)造性行為。如果學生在緊張和不安中接受知識,他們的思維火花就難于迸發(fā)出來。因此,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營造教學交互氛圍的前提。解放長期以來束縛于課堂教學中所謂的“紀律準繩”,優(yōu)化互動情境,讓教學情境中的師、生、境諸因素產生互動,從而能營造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互動氛圍。
當今科學的發(fā)展日益綜合化,集體的創(chuàng)造取代了手工式的個人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是建構主義提倡的、以多人為單位進行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即將學生分成小組,大家完成共同的任務,組內成員有明確分工的互動學習。師生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合作、相互探討,相互切磋。
在每接受一個班的信息技術課教學的時候,我都會向班主任詳細了解學生的情況,并根據能力傾向、智力水平和興趣愛好等不同,在尊重學生意愿的基礎上,對全班學生進行異質分組,使同一小組的每個成員之間在水平上有一定的差異,從而能在小組互動中獲得相互支持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總的來說,信息技術的課堂雖然不像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課堂可以以情動人,但也絕非機器般冰冷生硬。在教學中,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努力創(chuàng)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氛圍,激活思維,發(fā)揮潛能,關注過程,關注個性,尊重獨特,體驗樂趣,交流互動,讓信息技術課堂真正成為萌生智慧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