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市吳中區(qū)蘇苑實驗小學 張熠稚
從2001年開始信息技術課就確定為中小學必修課程,名正言順位列課表的正式課程。但在實際教育教學中,這一課程卻處境“囧”迫,在夾縫中艱難求存。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究竟處于怎樣的“囧”境?如何才能打破這“囧”境?作為一名一線的專職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筆者必須直面課程現(xiàn)狀,不停思考求突破,不斷探索找方法,不懈追求破囧況,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一片朗朗晴空!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眾多:基礎常識、WPS、Scratch、Logo語言、物聯(lián)網、機器人、3D打印……每周卻只有一節(jié)課;網上作業(yè)、投票、競賽等操作輔導,還會搶占這僅有的每周一課;各種各樣的學校活動常常會利用全天的最后一課,而信息技術往往就排在課表的最后一節(jié)……這都造成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課時嚴重不足。
信息技術課程雖然深受學生喜愛,但它卻也是很多家長,甚至不少核心學科教師眼里的玩物喪志的邊緣課程。弱勢的學生,在強勢的家長與權威的教師面前,沒有發(fā)言權,只能任憑心愛的信息技術課被扭曲成打游戲、傷眼睛,一無是處浪費時間的“渣課”。
信息技術課程本質上,是一門發(fā)展迅猛的工具性課程,學習方法、探究能力、應用思維的養(yǎng)成與培養(yǎng),遠比課本知識點的掌握重要得多。但在現(xiàn)實中,信息技術教學,仍然主要沿用語文、數(shù)學學科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這種教學過分強調每課、每單元的知識要點,無法適應工具性學科的實用性,無法追趕信息技術發(fā)展的速度。
“軟植入”本意是指,在影視劇情、游戲中刻意插入商家的產品、服務或標志,以達到潛移默化的宣傳效果的一種廣告形式。廣告由于受眾對它的天生抵觸心理,一度處境尷尬,“軟植入”策略的引入,成功“破解”了廣告的困境——將廣告宣傳與主題節(jié)目巧妙融合,廣告存在得隱秘又合理,觀賞不被打斷、時間不被占用,觀眾接受起來不但不會有負面情緒,因為植入的廣告與主題的關聯(lián)性,還更容易接受。簡單的手法、高效的回報、完美的“解囧”效果,吸引筆者將“軟植入”策略引入到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
本文中的“軟植入”教學策略特指:把握契機,不著痕跡地將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融入學生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從而在無形中延伸課堂課時,提高教學效率;把握契機,不占時間地把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進行解決,使學生真切體會到信息技術的實用有效,為課程樹立正面形象,獲取家長及其他學科教師對本課程的認同。
在實踐中,筆者嘗試從教學設計入手,讓“軟植入”帶來高效率的教學效果彌補課時的不足;將生活情境“軟植入”到課堂,突顯課程實用性,樹立正面形象,努力為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解囧”。
“潛伏式軟植入”,著眼于前期教學的上機練習。筆者在設計上機練習內容和形式時,將后續(xù)教學涉及的重點難點、知識線條,借助練習的外在構成形式,不留痕跡地埋下伏筆,為后續(xù)教學做好鋪墊。“潛伏式軟植入”可以分為“點潛伏”與“線潛伏”。
1.點潛伏——抓細節(jié),提高課堂效率
“點潛伏軟植入”,主要針對練習中的細節(jié),將原來練習中單一、獨立的內容,替換成有明確目標、具體指向的內容。
例如,在教學指法練習時,可以把任意的按鍵練習,變成輸入Logo命令,特別是類似畫正多邊形的“repeat N[fd 100 rt 360/N]”命令,包含了字母、符號、數(shù)學和空格,堪稱最完美地“指法綜合練習+Logo命令強記”。
2.線潛伏——埋隱線,助攻重點難點
“線潛伏軟植入”,旨在將后續(xù)教學中的重難點,在不占用額外教學時間的前提下,用一種自然的形式,提前與學生接觸,從而埋下教學隱線,助力未來教學。
例如,Logo語言“畫星星”一課的難點:畫星星命令推導過程中的“偶數(shù)無法成功”。由于學生心理上沒有失敗準備,因此無效實驗占用了大量課時。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在前期教學“WPS演示”時,練習文件采用自創(chuàng)的電子繪本“奇偶星星排隊”預埋下隱線。學生后期學習時,由于已接受了奇偶有別,行動上利于推導“奇數(shù)成功”。
“交換式軟植入”,起點于日常生活、實際使用;要點在抓住契機、雪中送炭。抓住師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作為課堂任務。為完成任務,打破教材的固有順序,按需交換教學內容,將后續(xù)內容即時植入到當前的任務中。
例如,三年級很多學生想把可愛有趣的指法練習軟件帶回家,于是,筆者抓住這個教學契機,順應學生需要,設計了“把軟件寶寶帶回家”的主題任務。筆者將該軟件掛到校園網上,并將下學期“下載和安裝軟件”的教學內容提前植入到目前的教學任務中。
再如,班級要布置軟板,材料短缺是很多班主任頭痛的問題。順應班主任的需求,根據(jù)軟板的制作需求,教學了設置文字、插入與設置藝術字、調整間距、插入設置“形狀”……“WPS文字”整個章節(jié)的內容全部打亂,完美地軟植入至軟板材料制作中。學生們在現(xiàn)實需求的刺激下,學習效率高,作品質量優(yōu)。軟板的精彩呈現(xiàn),直接扭轉了其他學科教師對信息技術學科的看法。
“合并式軟植入”,講究融會貫通。不僅要求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類似或相通的知識點,能將其不著痕跡地合并;更要求教師對課程內容感知敏銳,能夠捕捉看似無關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甚至還要求教師有豐富的想象力與構建力,將無關的內容巧妙合并,彼此融合,從而大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1.本學科合并:提高效率,鍛煉能力
此合并式軟植入,即信息技術學科知識間的合并植入,根據(jù)內容,可分為知識點之間的“點點合并”,以及課與課之間的“雙課合璧”兩類。
小學信息技術的主要學習內容,是一些常用軟件的應用。這些依托Windows系統(tǒng)的軟件,界面相似、操作雷同。初學時需要費些工夫,再遇時合并植入就能觸發(fā)前期記憶,讓學習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例如,保存文件、復制粘貼、撤銷重復等。同類合并植入,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省課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破解信息技術上課學時捉襟見肘的囧境,設計巧妙的“雙課合璧”模式,無疑是最成功、最高效的軟植入策略。例如,三年級的“網絡文明小公民”,由于學習內容枯燥,學生不感興趣,教學效果欠佳。于是筆者結合另一課“下載網上信息”,設計了主題活動“網游記”,將“網絡文明小公民”里的條條杠杠,化作頁頁真經,散落在自制的網站上,“下載網上信息”的教學重點,則化身成學習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這神奇的雙課合璧式軟植入,化枯燥知識,為探究動力;變課堂學習,為快樂游戲。取經路上“發(fā)現(xiàn)→探究→討論→解決”的學習過程與方法,被反復演繹,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跨學科合并:服務生活,獲得支持
跨學科合并植入策略,要善于抓住契機,實施多重植入,翻倍提高教學效率;擴大植入對象,解決實際問題,植入正確理念。
適逢我校優(yōu)秀作文評選活動,就以學生的參選作文為例,教學“WPS文字”的設置格式,修飾過的文稿提高了獲獎概率。再將獲獎作文上傳到教育云平臺,并把鏈接發(fā)送給輔導老師。師生在收獲知識、體驗成功的同時,被軟植入了“信息技術管用實用”的理念。
順應手機拍照的熱潮,筆者發(fā)動學生篩選手機里的照片帶進課堂;再將圖片處理軟件無痕地“植入”到“下載和安裝軟件”一課;然后與學生一起調整優(yōu)化圖片,制作成電子賀卡、家庭相冊、動態(tài)視頻……制作中適時植入“插入圖片”等課中的相關教學內容;最后并將處理好的照片反饋給家長,從而給家長植入“信息技術服務于生活”的理念。
“潛伏式軟植入”從練習的設計細節(jié)入手,不占課時、充分鋪墊,助攻教學重難點;“交換式軟植入”從師生的實際需求切入,無須導入、即時教學,重塑課程正面形象;“合并式軟植入”從課程的內在聯(lián)系出發(fā),課課合并、助力生活、彌補課時。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課程要走出“課時被占用、課程被抹黑”的囧境,必須依托“軟植入”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