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霄
[摘? ? ? ? ? ?要]? 高職院校提前招生作為一種新的選拔錄取高考學生的方式,是促進高職院校發(fā)展、進行多元化選拔生源的重要舉措?;谌吮净蝿菹?,傳統(tǒng)學生管理已無法與目前高職院校實際工作需要相吻合,僅僅依賴于專職教師課堂教育難以培養(yǎng)合格人才。且在提前招生背景下,學生管理工作作為高職院校強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檢驗德育工作效率、培養(yǎng)社會性人才的關鍵保證,已逐漸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在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難度較大,主要通過分析在提前招生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指出相應對策,旨在構建和諧校園,增強高職院校綜合競爭力。
[關? ? 鍵? ?詞]? 提前招生;高職院校;學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074-02
高職院校的提前招生政策是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構建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實行“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考試招生制度的重要改革試點。其改革的目的在于積極探索通過分類的方式,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評價體系,進一步增加了高職院校在招生過程中的自主權,招生過程中有利于和本校情況相結合錄取更加符合學校專業(yè)特點的學生,改變了傳統(tǒng)的單一錄取模式,錄取方式多元化。同時也有利于一些文化成績相對薄弱,但綜合素質相對較高的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入高校繼續(xù)學習。然而,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通過提前招生進入高職院校已經成為中學不少學生的選擇,但進入高職院校后,在學生管理方面,提前招生的學生也出現了一些和統(tǒng)招(高考方式錄取的學生)不一樣的新問題。
一、高職院校提前招生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提前招生的生源質量參差不齊
高職院校的提前招生,面對的大多都是學習基礎薄弱,即使參加高考但考取本科無望的一些學生。這部分學生或是因為當地的教育水平有限而沒有條件選擇更好的出路,或是由于從小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造成文化成績偏科嚴重,太過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學習和生活。學生有一定的個人特性,但具有的良好品質都相對較少,可能更缺少耐心、信心、細心、專心等良好的品質。相較而言,這類學生在通過高職院校提前招生進入大學之后,更易渙散對學習的專注度;業(yè)已形成的一些不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也不易改變,容易或已經產生厭倦、抵觸的叛逆心理。具體在校園的表現為:課堂不認真聽課,隨意的態(tài)度,無節(jié)制地玩游戲;課外過多地參加兼職等活動,不利于自身休息。學習上如此生活上也是呼應的,隨意、散漫的行為,沒有積極向上、青春蓬勃的活力。對學校方面,這無疑是加大了管理者的難度,既不能有效地信息化,也無法快速地統(tǒng)一管理。
(二)高職院校管理者的綜合素質缺乏
近年來,高職院校的管理者考慮到年輕層面的要求,管理學生的輔導員、老師都偏向年輕化。年輕化的管理隊伍有利于和學生打成一片,但在遇到問題時,年輕的管理者往往因為管理經驗不足,會出現處理學生問題不夠成熟和完美,在學生提出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或解決不當;甚至有的年輕老師在處理學生問題時過多依賴于和學生間的感情,不能客觀公正地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年輕的管理者換句話說本身可能就是還未完全成熟的孩子,因此出現各種負面情緒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如何正確發(fā)揮學生管理隊伍的思想引領作用也是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一個重點研究方向。
(三)高職院校教師重教書輕育人
當前,多數高職院校教師在課堂上以知識講授為主,主要發(fā)揮教書作用,卻忽視了身為教師的育人作用,課后也很少與學生溝通聯系,師生之間感情淡薄。輔導員在學生管理中主要是以獎助補貸勤等事務性工作為主,沒有精力與時間研究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深層次問題。一味地重視教學,卻疏于管理,片面且狹義地認為追求教學可以彌補管理層面的缺漏,認為主抓教學就可以全面提高校園質量。管理部分領導忽視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認為其無技術含量,不能從評獎評優(yōu)中看到成效,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只流于表面問題,沒有深層次地研究學生中的思想政治問題,這種管理方式無法培養(yǎng)出對學校有深厚感情的學生,也無法滿足社會對高職院校學生的需求。
(四)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制度缺乏創(chuàng)新
高職院校提前招生的學生既具備了大學生的一些特征,同時也具有鮮明的獨特性。高職院校提前招生的學生有一定的個人特性,具有一定的專業(yè)性,思維活躍,有一定的社會交流能力。但是,缺乏一些較好的心理素質和個人品質,自控能力和自我規(guī)劃能力需要提高。在高職院校,學生在大一階段相對來說遵守校級校規(guī),進入大二年級之后學生對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非常熟悉,部分學生會鉆規(guī)章制度的空子,并且影響周邊同學,即出現管理漏洞,這是對學生管理缺乏專業(yè)性、針對性的現實表現,但是,許多高職院校嚴格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管理的不靈活,采用強制性的手段來進行學生管理,不但不能起到示范警示的作用,反而造成雙方之間的矛盾。
二、學生管理教育新路徑的探究
(一)以生為本,打造學生管理新格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生為本,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樹立“以生為本”的學生管理教育理念,要將學校教育和學生自我教育兩者有機融合,相輔相成。在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校教師和黨團組織的引導教育作用,同時還要充分調動不同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fā)掘他們的潛力,引導他們樹立主人翁意識,鼓勵他們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在各項活動中,要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兩者相結合。在學生管理中,既有思想引領又解決學生中的實際問題,有理有情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取得學生管理工作的實際效果。把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學校管理工作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全員育人,構建學生管理新思維
在學生管理方面,聯系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特別是統(tǒng)招學生和提前招生的區(qū)別,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專業(yè)教師要把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切實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手段,通過新方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走進學校課堂,走進學生頭腦。輔導員班主任要把實踐育人工作擺在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位置,要充分發(fā)揮在實踐育人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自覺、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類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在各類活動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挖掘自身在管理、服務、教育等方面的潛能,真正在實踐教育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學校的后勤部門、保衛(wèi)部門等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便捷服務,同時還要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行為引導,無限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和途徑,高校各部門要密切關注校園內外網上動態(tài),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學校個層各級人員要放低姿態(tài),和大學生進行平等的溝通和交流,在問題面前不講大道理,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育,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三)傳承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校園文化新氛圍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作為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第二課堂的影響,唱響主旋律。首先,在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中,要把握實際,根據高職院校學科特點、專業(yè)特點、學生特點推送學生喜聞樂見的、符合學生需要的活動;其次,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人員以及專業(yè)教師要能夠把握形勢,在重要時間節(jié)點、重大事件發(fā)生時能夠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再次,學生管理工作是潛移默化的,想要產生育人效應,必須能夠在吸引學生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校園文化的代代傳承要結合校風、學風等高校獨有的文化精神去熏陶師生,因此,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利用網絡平臺、校園環(huán)境等多方面創(chuàng)造校園文化活動的親和力和影響力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四)不忘初衷,砥礪前行
“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秉h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高職院?!芭囵B(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等提出了明確的新要求。高職院校在面臨生源減少、學生質量下降背景下,要積極主動地進行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以適應新形勢下職業(yè)教育的新要求,同時還要完善職業(yè)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三、總結
提前招生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是一項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涉及面廣而復雜。在提前招生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此項工程上運作得好,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人員的主體作用將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同時也能夠充分調動各類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從而促使他們在各項活動中得到全面發(fā)展,實現素質教育、職業(yè)教育共同提升的總目標。總之,高職院校在教學和學生管理層面都應該不斷整合教育資源、創(chuàng)新教導方法,重視知識育人、實踐育人。全面落實以生為本、全員育人的管理理念,順應高職教育發(fā)展形勢,在專業(yè)建設、人才培養(yǎng)、社會服務等方面努力改革創(chuàng)新、彰顯特色,切實提高高職院校的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雷鳳城.淺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4(6):160.
[2]張敬偉.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教育與管理[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4(6):161.
[3]熊煦,高煒斌,張枝苗.高等職業(yè)教育提前招生生源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J].科教導刊,2017,15(5):16-17.
[4]劉盈盈,顏玄洲.高職院校近五年學生管理理念文獻綜述[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6(9):32-33.
[5]沈晶晶.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28):229.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