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蕾
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做好名著閱讀的指導,上好名著導讀課,拉近學生與經典的距離。如何開啟學生的名著閱讀之門,引領其逐步領悟讀書之妙呢?
隨著新課標的推進,名著閱讀越來越被重視,新課標規(guī)定初中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應少于二百六十萬字,每學年要讀兩至三部名著。近些年很多省市也把名著閱讀納入中考范圍,并逐年加大了名著閱讀的難度和分值,使得教師們也逐漸開始重視名著閱讀的教學。但即便如此,不會讀書的孩子依然有很多。
現在的教科書也配套推薦過一系列讀物,但由于學業(yè)壓力大,對經典的導讀幾乎不被師生們重視。盡管近幾年名著閱讀的考分有所增加,但考查內容大多也是客觀題居多,不用真正讀書,突擊看看簡介,熟記主人公和作者,便可輕松拿到大部分分數。所以在這種極其功利的學習和考試環(huán)境的催生下,多數語文教師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導孩子們如何讀書上,大多放任自流且美其名曰“自主閱讀”。還有少部分教師,即使一時興起給學生們推薦了相關讀物,也不肯把課上時間用來指導閱讀,只因認定了讀書對提高成績沒有立竿見影的功效,導讀課要么不上,要么目標僅僅為了應試。何況還有一些教師自己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指導孩子們讀書,也不知道名著導讀課究竟該如何上,以練代讀的現象非常普遍??上攵@種舍本逐末的導讀現狀既不可能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更談不上讓孩子們愛上閱讀,積淀一生的內在能量。
很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會因名著導讀課較難定位,而把名著導讀課設計成取書中一個片段,按精讀課的套路來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這無疑一是種討巧的方式,讓人啼笑皆非。精讀課有精讀課的任務,名著導讀課自然也應有名著導讀課的特色。名著林林總總,風格千差萬別,用一種方法讀所有的書,簡直近乎愚蠢。教師在指導閱讀時,也要有意識地教授讀書方法,讓學生們明白,不同的書有不同的讀法。比如:教授精讀方法時,可借助《朝花夕拾》;教授跳讀方法時,可借助《西游記》;教授速讀法時,可借助《海底兩萬里》;教授圈點與批注法時可借助《駱駝祥子》等。
名著導讀課要上得有名著導讀的味道。比如《昆蟲記》的導讀課可設計成“昆蟲猜猜猜”“趣說昆蟲生活”“品味法布爾筆法”“解讀法布爾精神”和“搭建個人空間”幾個環(huán)節(jié)。這樣的課才有可能激起學生們閱讀的興趣和動力,才有可能讓學生們領略名著導讀課的獨特魅力,從而培養(yǎng)讀整本書的習慣,提高核心素養(yǎng)。
當然,即使同一本書,也可以有不同的讀法。比如《昆蟲記》這本外國譯著,雖說要結合科普作品的特點來導讀,但導讀不同內容的方法也大相徑庭。為使學生感受科普作品文學中有科學,科學中有文學的獨特之處,可借助跳讀法,摘出部分代表性文字進行對比閱讀;為使學生感受把科學知識形象化,用文學的形式講述科學的道理,可借助選擇性閱讀法,還可借助猜讀法,用活動引領閱讀,寓讀于樂;為使學生感受法布爾筆法與其他科普作品的異同,可借助精讀法,出示文中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局部深挖,還可借助對比閱讀法,研讀文本,細細品味法布爾文字獨特的魅力,體味文字深層的意蘊。這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待學生把各種方法融會貫通,自覺運用到日常的閱讀中,那么主動閱讀的理想境界便會呈現,自然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絕大多數的學生讀書總愛浮光掠影,淺嘗輒止,即使再精彩的文字,都有可能被讀得索然無味。我們要適時引導,從旁點撥,使學生能在經典文本文段前駐足觀賞,靜心琢磨。琢磨構詞,琢磨句式,琢磨結構,琢磨邏輯,琢磨語氣,琢磨修辭,琢磨意象,琢磨意蘊。這樣才算“在漢語中出生入死”,才能品出文本的味道,才能讀出文字背后的神韻,才會收獲閱讀帶來的快感與智慧。
文字的靈氣只有靈動的頭腦才能感受得到,所以名著導讀課上的文本解讀切不可淺嘗輒止,更不可刻板分析,追求標準答案。啟發(fā)學生對文字符號的洞察力,需要給他一段示例,給他一些時間,給他一點自由,給他一個方法。名著導讀課中教師所出示的精彩文本片段,無論采用何種方式的閱讀,只要能讓學生走入這些文字符號,從而發(fā)現文字之妙就算有效。
導讀課有無可以復制的模板?我想諸如此類的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課即是人,每個教師有每個教師的優(yōu)勢,本應百花齊放,萬萬不可用一種套路一種風格來要求千萬教師。書即是人,書也有靈魂,每本書的經歷不同,自然風情萬種,用同一種方法來解讀不同的靈魂,想必荒誕至極。比如:《繁星》《春水》宜開展朗誦詩會;《童年》可創(chuàng)編小小說;《駱駝祥子》可細說情節(ji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可解讀英雄名言;《名人傳》可建立名人檔案;《昆蟲記》可制作個人空間;《海底兩萬里》可進行科幻電影改編;《西游記》可安排大話西游;《水滸傳》可制作英雄帖;《傅雷家書》可模擬采訪;《格列佛游記》可完成調查問卷;《簡·愛》可設計夢想舞臺等。
由此看來,有些書宜詼諧,有些書需深沉,有些書宜讀,有些書宜品,書的內容不同,我們所設計的活動課型自然千差萬別。但無論是設計趣讀,還是安排品悟,無論是聽說,還是讀寫,無論是當堂練,抑或是當堂演,只要能用較靈活較妥帖的活動不斷激發(fā)孩子們閱讀的欲望,并借腦洞大開的課內導讀把學生的閱讀活動成功延伸到課外的遠方,我想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會收獲意外的幸福。
我相信,當閱讀跟教師的導讀創(chuàng)意、導讀智慧完美結合后,必能幫助孩子們開啟名著閱讀之門,浸潤習習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