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瑾
(海門市中小學教師研修中心,江蘇南通 226100)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提倡“教是為了不教”,就是要求教師在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基礎上多給學生更多的自我嘗試和主動探索的機會。但在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探尋過程經常會出現(xiàn)“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情況。此時教師的適時切入,不僅能夠給他們更多的啟發(fā)和思考,利于他們在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過程中形成多元化的感觸,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在潛入思考的基礎上獲得深度認知,切實提升其語用的準確性、靈活性與多樣性。下面用三個案例,拋磚引玉,談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三個“切入”時機。
在學生感到“茫然無措”時,切入引導能夠幫助他們在融入課堂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深度理解,利于他們在及時調整學習策略時豐富感悟,能達到“雪中送炭”的效果。尤其當學生面對某一問題茫然無知時,教師的適時點撥介入可以幫助學生即刻聚焦靶心,并心有靈犀,找到更多的思維入口。
如:在八年級英語Unit 7 Seasons的Reading A“Seasons of the year”中的autumn這一段的教學中,在呈現(xiàn)整個詩節(jié)后,為了挖掘文本隱含的深意,為了升華學生對文本的認識,我便提問“What kind of season is autumn?”。但當問題拋出后,課堂一下子陷入了沉寂。這時教師的適時點撥介入便是破局的關鍵,于是我說了以下三個句子作為點撥內容,一下子打開了學生的思維。
T1:In my opinion,autumn is a beautiful season.Leaves turn brown and fall into piles upon the ground.The world is so big.Let’s go out to have a look during the pretty season.
T2:I think autumn is a time of sowing,of scattering abroad for nature but it is a time of harvest,of gathering together for man.
T3:I also think autumn is like a book.It opens up a new world to us.
S1:Autumn is a colorful season.I enjoy the resplen?dent colors of Dongzhou Park in the autumn.
S2:I think sometimes autumn is a sad season be?cause its yellow leaves have no songs,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
S3:Autumn is a harmonious season.I like standing on the flow of time,laughing even if the sky flying leaves,eventually covering the lives of desolation.
……
因此在學生的茫然無知時,我們可以從所學的內容中找到能夠發(fā)散的思維切點,引導學生在自我揣摩和主動設想中把握中心要點,在主動查漏補缺中深入思考,并以此為基點,鼓勵他們在逆向推理與發(fā)散思考中跳出自我理解局限,形成多樣化感悟。
很多學生在學習交流中往往會“眼高手低”,對于一些問題一聽便懂,但在練習時卻是一做就錯。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語言知識的內在邏輯思維缺少一定的感知,對相應的體系缺少一定的深度認知。因此,在學生眼高手低的時候適時切入,能夠敦促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的提升。
如:在八年級英語下冊的第2單元,講到Grammar B“現(xiàn)在完成時與for和since”連用這一語法現(xiàn)象時,很多同學覺得這很簡單,不需要聽的。于是為了調整孩子們好高騖遠的不良學習心態(tài),我設置了如下兩組題目。
組1:同義句轉換
My brother joined the Football Club two years ago.
=My brother____________the Football Club____two years.
=My brother____________the Football Club____two years ago.
=It________________my brother joined the Football Club.
=____________________my brother joined the Football Club.
組2:單項選擇
It is two weeks______we finished the task.
It is two weeks ago______we finished the task.
It will be two weeks______we finish the task.
A.before B.when C.since D.that
對于以上題目,孩子們只能完成第一組中的前2道題,對于其余題目,則是一籌莫展了。這一情況說明孩子們對當下語法知識缺少多樣化的感知,唯有及時切入方能增強其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于是對于第一組題目,我要求孩子們從時間角度以組為單位討論考慮完成句子,有些反應比較快的孩子很快就猜出了答案(即:is two years since;Two years has passed since)。對于第二組題目,由組1,許多孩子很快想出了第一小題的答案,至于剩余的兩題,我提醒學生以前學過的句型:It is...that...;It will be+...before...。至此,孩子們一下子恍然大悟,馬上主動總結梳理出了兩組考題的知識體系。
因此,在學生“眼高手低”時,教師可以借助于一些具有邏輯關系的綜合性的題目(如:選擇、同義句轉化等)切入,激發(fā)孩子們自主探究、深入揣摩、交流碰撞的欲望,并以此來豐富他們的認知,甚至可以引導他們深挖錯誤的根源,幫助他們在認真總結反思的基礎上走出困境,獲得深度感知。
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似是而非的理解偏差時,特別是在他們不好判斷正確與否時,我們可以多給他們一些提示,引導他們學會從相應的暗示中“撥亂反正”,走出迷途,幫助他們在深入探知的基礎上回歸正確的思維軌道,并形成深度感悟,從而增強其語用綜合運用的能力。
如:在上課外閱讀Love and Time之Ending部分,即Love在Time的幫助下離開了即將沉沒的小島后欣喜若狂,以至于忘了問誰幫了她時,我讓孩子們從以下三個選項中挑一個最能表述此刻Love心境的句子。
?Extreme joy begets sorrow.
?It never rains,but it pours.
?She is as pleased as Punch.
綜合孩子們的選擇結果,三個答案皆有人選,且人數相似,顯然這是一種似是而非的選擇。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必須要切入撥亂。我首先提醒學生們用兩個形容詞來描寫一下Love搭Time的船離開小島時的心情,以及后來發(fā)現(xiàn)忘了問誰幫了她時的心情,孩子們經過爭論后得出的答案是:happy/joyful與sad/disap?pointed。接著我讓孩子們品讀上述三個句子,看看哪個同時包含了這兩種情感。孩子們一下子明白了,應選A,因為B是禍不單行,應該是雙重傷心,C的中心詞是pleased,很明顯可以排除。
因此,當學生碰到是似而非的問題時,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拆分難點,指明深入探知的方向,引導他們在主動歸納中總結歸正,這樣不但能幫助學生深化識記,而且能幫助學生提升思維能力。
由此可見,把握好課堂教學切入時機,引導學生在茫然無措時聚焦靶心、發(fā)散探知,引導學生在眼高手低時重視邏輯、探究總結,引導學生在似是而非時深入剖析、撥亂反正,定能使得學生在深入互動交流中開闊認知視野,活化創(chuàng)新思維,并最終提升語用綜合運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