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徐龍小學 姚英杰
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科占據(jù)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小學生學習語文不僅是為了學習語言知識,更是為了掌握應用能力,語文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關鍵基礎,更是重要的思想交流工具。語文主題教學是一種有助于全面提升語文學習質量的有力舉措,如果開展得好,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可協(xié)助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會觀察、完成人格塑造,而且可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點,為日后的幸福人生奠定扎實的根基。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編排具有的一大特點是采取單元主題式進行的。在同一單元中,選編的課文往往具有相同的主旨,教師在教學中要基于單元內課文的主旨為學生確定閱讀主題,這樣才能夠以此為突破口展開單元主題教學。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第七單元中,收錄的四篇課文相同的主旨是“師恩”,這四篇課文分別是《莫泊桑拜師》《理想的風箏》《孔子游春》及《明天,我們畢業(yè)》。教師在教學這一單元時,就可以基于“師恩”這一主題,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嘔心瀝血”“循循善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等詞句進行品讀和賞析,然后引導學生基于這一主題對四篇課文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對比剖析,這樣,就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整合性單元主題閱讀。
以上案例中,基于單元主旨引導學生進行單元整體閱讀,既有助于學生快速且高效地掌握其中所涉及的生字詞,也能夠把握和教師主題相關的重點詞語,通過詞語這一平臺完成了對單元課文內容的個性化的整體認知結構。
在當前的教材中,很多課文都具備極強的關聯(lián)性,如果使用孤立的教學方式,會耗費大量的寶貴教學時間,所以實際教學時,我們可以將其納入具體的單元進行重新整合,或者也可以實現(xiàn)單元之間的串聯(lián),甚至還能夠基于教材的上下冊實現(xiàn)融通。
同樣以蘇教版語文教材為例,《天火之謎》(五下)以及《夜晚的實驗》(六下)都是描寫和科學實驗相關的文章。我在教學《天火之謎》時,首先立足于文體形式這一視角,并成功地架構了“科學實驗類敘事作品”這一主題,引導學生展開比較和思辨,使學生可以就這兩篇課文的內容展開更深層面的探究,了解其在內容、人物或者其他方面的異同之處。
通過學生的自主對比發(fā)現(xiàn),這兩篇文本在表達順序方面一脈相承,所描述的都是科學家針對某個現(xiàn)象而展開實驗和研究,最終取得成功,甚至造福于人類的故事。其中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所講述的是富蘭克林的一次實驗過程,后者主要描述了四次實驗過程,但是針對斯帕拉捷這四次實驗而言,沒有完全平均分配筆墨,重點敘述的是第一次?;谶@一關鍵節(jié)點,可引導學生掌握反復敘事過程中應確保詳略之分。主題閱讀時所選擇的是“議題”,并非單元主題,能夠選擇合適的文本用以建構高效的課堂,這樣學生就能夠在系統(tǒng)學習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遷移,在比較的過程中培養(yǎng)整體思維。
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教學同時還包括提高學生的情感意識,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等,這也是教學的重點之一,實際教學過程中,同樣可以選擇主題閱讀這一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也有助于升華個體情感。
例如,《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這一篇課文中,故事發(fā)生的具體時間是抗戰(zhàn)期間,我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組織學生展開責任教育的最佳載體,所以,對課堂教學目標作出了修改,使學生了解當前我們所獲得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既要能夠珍視當下,又要了解應當回報社會的責任心。完成文本閱讀之后,我所布置的課后任務就是由學生自主搜集抗戰(zhàn)期間感人的故事,如《狼牙山五壯士》以及《雨來》等等。結合教師的引導,使學生了解他們的英雄事跡,體會到他們大無畏的奉獻精神。正因為他們的存在和奉獻,我們才能夠享受到今天的幸福;更要使學生意識到:必須要努力學習,長大之后才能更好地回饋社會,回饋那些為我們無私奉獻的英雄。
上述教學案例中,學生將內容相似的故事進行集中整理并組織閱讀,既能夠顯著提升對英雄人物的深入認知,又能夠感悟其奉獻精神,使其情感得以升華;既有助于準確把握文本內涵,又能夠充分落實主題教育的目標。
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所呈現(xiàn)的是諸多專家以及編者的智慧,因此,其中的文本是最為寶貴的教學資源,作為教師應當充分汲取其中所蘊含的精華,了解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與作者、編者之間的心靈溝通,使學生更充分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編者的意圖,確立與之具有密切關聯(lián)的教學主題。主題的確立應當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誘使學生展開積極主動的思考和探究。
例如,《說勤奮》的教學應充分調動學生主動聽課的興趣,要緊抓學生心理設置提問:大家有沒有想過,長大之后自己想要做什么?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會有一個美好的理想,可是我們和理想的距離似乎非常遙遠,應當怎樣才能夠更接近理想呢?老師首先給大家介紹一個有助于實現(xiàn)理想的重要辦法,那就是我們所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說勤奮》,大家在仔細觀察這個題目之后,如果我要讓你換一種說法,并保持題目的意思不變,你會選擇什么呢?學生紛紛提出談勤奮、論勤奮……這種形式的設計立刻燃起了活躍的情緒,更有效地聚焦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能夠不自覺地轉入對課文的學習中。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大多會基于課前準備了解將要學習的課程,教師需要準確把握學情,也要了解學生對課程的認知,這樣才能夠以此作為擬定主題的重要參考,教學才能夠更具有針對性,設計才能確保合理性,更突出明確的目標性,更有助于拉近學生和語文學科之間的距離。
在生活實踐中,實際上也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文化信息,更是寶貴的教學資源,還是促進學生展開高效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是語文主題教學基于生活層面的延伸。如,三八婦女節(jié)到來之際,可以提前布置學生自主搜集優(yōu)秀女性資料的任務,也可以為自己的母親自主設計節(jié)日禮物,以此作為語文活動的關鍵載體。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可以了解到伴隨著個體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現(xiàn)在優(yōu)秀的女性越來越多,而且在祖國的發(fā)展和建設中,也擔負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鑒于此,教師可要求學生談一談自己所認識的優(yōu)秀女性,還可以為其寫下贊美十篇……教師應充分鏈接學生生活,用以明確語文活動的主題,這樣就能夠將關注點聚焦于語文素養(yǎng)這一層面,展開有效地培養(yǎng)和訓練。
總之,伴隨著新課改進程的全面推進,特別強調教學模式方面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不管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形式,都應當明確高效課堂這一核心目標。在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的引領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基于主題教學展開更深層面的研究,充分發(fā)掘其教育價值以及現(xiàn)實意義,這才是全面推動語文教學發(fā)展的關鍵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