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向紅
摘? 要 Moodle平臺為課堂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的有效運用提供了理論和硬件支撐,能夠解決信息技術課堂生成性資源無效利用、低效利用的問題?;诖耍诮馕鰟討B(tài)生成性資源類型的基礎上,以案例為依托,深入剖析基于Moodle平臺有效運用課堂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的策略,以期為生成性資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Moodle平臺;高中信息技術;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3.67?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9)15-0052-03
1 前言
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是指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信息資源和信息化環(huán)境等多種元素,通過多種形式,在多向交流、相互作用的互動過程中即時生成、促進優(yōu)化教與學,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各種因素和條件。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是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動態(tài)生成的,不是預先計劃或設定的產物,具有動態(tài)性、差異性、創(chuàng)造性等特點。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主要包括示范性資源、差異性資源、對話性資源和評價性資源。這些資源的有效利用,一方面能夠推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能夠解決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大量有價值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被忽視和流失的問題。
Moodle平臺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是能夠提供資源、問卷調查、投票、測驗、聊天、專題討論、作業(yè)等模塊功能的動態(tài)學習管理系統(tǒng),具有評價、跟蹤、組織、管理等功能,為信息技術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的有效運用搭建了最佳的環(huán)境與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Moodle平臺的模塊功能,將其與不同的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類型相結合,組織課堂教學,以實現對課堂教學中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課堂教學質態(tài)。
2 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類型
示范性資源? 示范性資源分為優(yōu)秀資源和錯誤資源。優(yōu)秀資源能夠起到示范和引領的作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內生力的同時,還能為學生后續(xù)學習提供參考。錯誤的資源則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發(fā)揮警示的作用,提示學生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此外,在培養(yǎng)學生計算思維過程中,由于學生出現疑難、模糊不清的認識而生成的一系列資源,也可作為教師示范分析的資源,幫助學生理清思維方向。
差異性資源? 差異性資源源于學生差異性的認知基礎和認知風格,這些差異性使得學生在諸如信息技術基礎、興趣、技能等非智力因素方面體現出差異性,形成差異性資源。此外,教師在圍繞學習任務設置具有梯度性目標時,前一個任務完成度不一致時,也會為下一個任務的設置產生另一種差異性資源。
對話性資源? 對話性資源是指學生為了達成學習目標,彼此之間通過對話、交流、討論的形式對問題進行論證,從中獲取達到學習目標的最佳方案,這與信息技術強調學生在協(xié)作學習中實現數字化作品的創(chuàng)作相契合。
評價性資源? 評價性資源是指教師以檢測信息技術知識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為目的,對學生實施診斷性測試所獲取的成績。這些評價性資源一方面為教師提供了更加準確的學生學習信息,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另一方面為教師調整教學重點、改變教學策略提供了依據。
3 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應用策略
利用示范性資源,組織作品互動點評?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強調,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編輯、綜合、制作和傳播信息及創(chuàng)造性地制作多媒體作品”。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Moodle平臺中的活動評價模塊,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利用Moodle平臺靈活收集和調用學生的作品;學生通過協(xié)同創(chuàng)作后,將作品上傳到Moodle平臺,教師從中挑選優(yōu)秀和具有代表性錯誤的作品,發(fā)布在平臺上,組織作品互動點評。學生通過互動交流點評,明確作品評價標準,以完善作品。
如在“文本信息加工”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掌握利用Word對文本信息進行加工與處理的技術,教師以《再別康橋》這首詩為主題,讓學生對文本信息與圖片信息進行加工。學生完成作品創(chuàng)作后,將其提交到Moodle平臺,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教師發(fā)布的評價標準對作品進行投票,并對作品的閃光點和存在的問題進行評價,如“作品中的詩句與圖片比例不協(xié)調,影響了整體的美觀”“作品中‘再別兩個字的藝術處理,更凸顯了詩句的主題”“作品還設置了背景音樂,更有意境”。通過對示范性資源投票和留言的方式,學生明確了文本信息加工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認識到自己任務操作中的不足,對作品方案進行調整修改,進一步提升文本信息表達與加工能力。
教師利用Moodle平臺中的評價互動模塊,以示范性資源為核心開展互動評價活動,指導實踐操作,完成有效評價。這樣一方面幫助學生有效地完成信息搜集、上傳的操作學習;另一方面通過資源聚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觀看、評價、欣賞和反思的過程中提升個人作品的創(chuàng)作能力。學生在作品上傳、點評、留言等多維互動過程中,提高了實操能力,提升了信息技術作品的設計理念。學生通過投票和留言點評的方式,了解自己作品的優(yōu)點與不足,并對作品的方案進行進一步完善,有效發(fā)揮示范性資源的示范效應。
生成差異性資源,實現分層異步教學? 朱熹曾說過:圣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Moodle平臺具有內容豐富、互動多樣、功能健全等優(yōu)勢,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其作用,有效實現分層教學,使教學能夠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全體學生學有所獲。Moodle平臺中的在線問卷、投票功能能夠讓教師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態(tài)度和認知水平,并以此為依據實施分層教學。Moodle平臺設立了獨立的資源存儲空間,教師可將各種微課資源上傳到空間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學習需要,選擇相應的微課資源,從而有效解決由于學生個體差異導致的學習兩極分化的問題。
如在“視頻、動畫信息的簡單加工”教學中,需要學生掌握視頻、動畫加工與操作技能。這些操作涉及視頻資源采集、剪輯與加工等,其與前面所學的數字化圖片信息采集、音頻的剪輯與加工有相似之處,通過新舊知識的類比,可有效輔助學生理解新的知識,但很多學生已經遺忘了舊知識。為此,教師可于課前利用Moodle平臺測評、投票功能掌握學生對數字化信息加工等知識掌握的差異性,發(fā)現其中有部分學生已經操作過有關視頻加工的作品,也有部分學生從未涉獵過。教師參考Moodle平臺測評、投票情況,在平臺發(fā)布視頻資源采集、剪輯、加工等方面的微視頻資源,并設置基礎、提高和拓展等具有梯度性的任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讓每位學生都獲得提升。
教師利用Moodle平臺的測評和投票功能了解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分析和掌握學情,并以此為依據,上傳能夠滿足不同學生學習需要的微視頻資源,通過設置具有梯度性的學習任務,讓處于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與其相適應的學習內容,有效達到分層異步教學效果,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促進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關注對話性資源,推進小組合作學習?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要能夠培養(yǎng)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討的能力,以及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能力。合作學習是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充分利用Moodle平臺中的聊天、Wiki與博客等交流模塊的互動功能,促進師生、小組成員之間進行對話交流,生成對話性資源。教師可借助平臺學習跟蹤記錄,查看學生學習報告,了解學生學習過程、態(tài)度以及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障礙,然后適時介入、因勢利導,輔助小組成員化解學習中的問題,從而將小組合作學習引入深處。
如在“信息集成”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從全局的視角規(guī)劃信息集成作品,掌握信息集成的過程與方法,教師以“美麗校園”為主題,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規(guī)劃與創(chuàng)作。信息集成包括選題立意、設計規(guī)劃、開發(fā)制作、評估測評等四個階段,其中第一個階段已經確定,需要各小組針對后續(xù)的三個階段的任務進行討論與交流。如設計規(guī)劃階段包括總體設計與詳細設計兩個階段,總體設計是作品的整體框架,要體現美麗校園的主題。從哪幾個方面去體現校園的美麗,則是詳細設計的任務,如從人文、布局、生活、景點等方面進行設計。學生在Moodle平臺上開展探究合作學習,教師利用平臺為小組的整體規(guī)劃提出建議,有效地幫助學生完善作品創(chuàng)作思路。
教師利用Moodle平臺提供的分組工具(支持班級、小組功能)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選擇、觀察、操作、分享和互動,形成學習對話,促進合作學習,提高互動的實效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問題驅動,通過關注平臺生成的對話資源,參與小組活動,輔助學生順利地完成任務,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獲取評價性資源,開展診斷性評價? Moodle平臺中的測試模塊包含在線測試系統(tǒng),利用這個測試系統(tǒng),教師可以任意組合出題,生成一套能夠檢測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準確反饋教學內容的試卷。該試卷具有支持試題順序打亂、答案順序打亂、考試時間限定等功能。教師可通過試題反饋獲取評價性資源,并以此作為對學生進行診斷性評價的依據。
如在“信息資源管理概述”教學中,本節(jié)教學內容理論性很強,為了讓學生掌握信息資源管理的過程,并能對信息進行分類,教師列舉生活中有關信息資源管理的案例,讓學生參與討論,并在討論中掌握分類組織方法和標準化的思想。如傳統(tǒng)圖書館圖書信息管理的過程需要經過分類、組織、存儲等過程,而信息的分類可以按照標準或者約定俗成的方法。其后,教師利用Moodle平臺發(fā)布在線測試試題,按照試題難度設置不同的試題比例,Moodle平臺根據學生提交的試卷快速收集測試情況,并將統(tǒng)計結果反饋給教師。教師依據平臺反饋結果掌握學生知識學習中的薄弱點,分析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出錯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有效激勵、強化學生的學習行為。
教師利用Moodle平臺在線測試系統(tǒng)獲取評價性資源,以此為參考,診斷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強化學生學習行為的措施,有效鞏固教學成效。
4 結語
總之,Moodle平臺為信息技術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的高效利用搭建了良好的環(huán)境與空間,教師通過利用平臺中的互動評價、資源共享、小組協(xié)作、在線測評等功能,讓課堂中的示范性資源、差異性資源、對話性資源、評價性資源等多種生成性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對信息技術課堂生成性資源的有效利用,實現高效、優(yōu)質教學。
參考文獻
[1]潘家俊.基于Moodle平臺高中信息技術課堂過程性評價策略研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7):130-132.
[2]莊小云.基于Moodle平臺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應用策略[J].教育信息技術,2017(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