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美
群文閱讀的關鍵內容是一種區(qū)別于單篇閱讀的新型教學模式,是教師根據(jù)一個或多個主題選擇多篇文章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探討,在師生討論過程當中形成共識,順利把握文章內容。群文閱讀是符合新課改理念與要求的教育模式,考慮到了學生閱讀能力發(fā)展的要求,著眼于提高幼兒閱讀速度和質量,增加閱讀積累,所以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歡迎。要確實助推群文閱讀活動的實施,教師必須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引入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促進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理念的落實。
一、開展主題引導教學,優(yōu)化閱讀訓練
在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實踐當中,教材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和基礎點,引導學生對教材文本進行深入分析,把握文本主題內容,同時對文本內容進行恰當組合和設計,可以為群文閱讀活動的實施奠定堅實基礎。事實上,通過對當前語文教材的設置情況進行整體分析就能夠看到在各個單元文章的組合上就運用了主題引導性的方法,也就是說各個單元會圍繞特定的主題或者是共性內容安排幾篇文章,讓學生在對比分析過程當中深化對單元主題的認識或者是對單元閱讀脈絡的把握。這為群文閱讀活動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也增加了教師教學指導的便利性,于是教師需要合理設計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并實施主題引導教學。例如,《坐井觀天》《我要的是葫蘆》《小柳樹和小棗樹》都是寓言故事,都是通過講授一個故事來闡明一定的道理,可以以寓言故事為主題內容組織群文閱讀活動,提高學生對寓言故事的掌握水平,了解寓言故事,如何通過講故事的方法訴說道理,為學生接觸和了解不同文體,提高寫作能力打下基礎。再如,在學習《猴王出世》后,教師可以根據(jù)選擇與《西游記》主題相關的其他文章擴大學生閱讀量,讓學生在群文閱讀當中增進對主題和主旨脈絡的了解,開闊學生的眼界。
二、科學設計閱讀問題,培養(yǎng)思考能力
在開展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時,通過為學生精心設計閱讀問題,并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理解,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質量,也能夠讓學生在閱讀活動當中保持極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進而為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打下基礎。教師設置的閱讀問題必須要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對比分析,深化對主題內容的把握,拓展學生思考和探究空間,讓學生閱讀內容得到拓展的同時,也可以極大程度上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保障閱讀效率。例如,在《坐井觀天》《我要的是葫蘆》《小柳樹和小棗樹》的群文閱讀活動當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以下問題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雖然這幾篇都是經(jīng)典的寓言故事,不過在用故事說哲理時運用的方法卻是不同的,大家能說一說不同之處嗎?你通過這幾篇文章分別得到了哪些啟發(fā)?你今后會如何做?這幾個問題層層遞進,能夠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也可以促進群文閱讀訓練的擴展和延伸,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
三、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閱讀品質
在群文閱讀結束后,教師還要為學生設置記錄心得體會的學習任務,以幫助學生深層次理解文本內容,培育學生熱愛思考和深化領悟的能力。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魯迅先生所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可以鼓勵學生盡可能閱讀更多魯迅先生描寫自己少兒時期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在多篇文章的綜合分析和閱讀理解當中感受魯迅先生闡述,并且特別推崇的“時時早”與“事事早”的生活、學習觀念。這樣學生在撰寫閱讀記錄時,就能夠把自己的切身體會記錄下來,深化自己的感悟,加強想象和聯(lián)想,擴大思維發(fā)散度,為學生今后的閱讀打好基礎。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實施,小學語文教育改革進程不斷加快,語文教學的各個領域都較以往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個方面的教育改革工作也開始如火如荼地進行,改革的重點放在了滿足學生個體化學習需求,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層面。在語文閱讀教學改革過程中引入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就契合了學生閱讀素質的發(fā)展要求,彌補了學生閱讀量不足和閱讀能力相對較低的缺陷。小學語文教師要對群文閱讀教學進行合理指導與優(yōu)化,增強學生閱讀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