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婦的醫(yī)院感染管理和護理干預方法及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25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相關規(guī)章制度、醫(yī)療衛(wèi)生標準、醫(yī)師要求等給予嚴格、全面的醫(yī)院感染管理與全程護理干預,分析孕婦及新生兒情況。結果 25例孕婦全部順利分娩,無妊娠終止孕婦。25例孕婦及新生兒均在護理人員指導下全程規(guī)范化服用阻斷藥物。所有孕婦及新生兒均順利出院。新生兒12個月齡HIV抗體檢測時,顯示陽性1例,其余新生兒均為陰性,陽性率3.45%。結論 對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婦進行嚴格、全面、精細的醫(yī)院感染管理與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母嬰安全,促進孕婦阻斷藥物服用規(guī)范性,降低母嬰傳播率。
【關鍵詞】:妊娠;HIV感染;醫(yī)院感染管理;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1-03--01
近年來,我國HIV感染人數(shù)每年增長速度達到40%左右,其中孕婦感染HIV人數(shù)也在逐年增加,給家庭、社會及醫(yī)務人員造成了很大壓力。在無干預的情況下,HIV感染的母嬰傳播率達到33-35%,對孕婦及新生兒均造成了很大傷害[1]。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25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婦的院內干預情況進行分析,探討對這類患者的醫(yī)院感染管理和護理干預方法及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25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婦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孕婦均經ELISA法初篩試驗確診為HIV抗體陽性,均于本院產科接受護理干預并進行分娩。孕婦年齡22-39歲,平均(27.49±5.32)歲,孕周36-41周,平均(39.48±0.87)周。
1.2 方法
對所有孕婦均采用嚴格的醫(yī)院感染管理與護理干預。
1.2.1 醫(yī)院感染管理
所有確診為HIV感染的孕婦,均登記其基本資料,安排孕婦入住單人隔離病房,保持病房的安靜舒適,限制近視。病房內準備好專用醫(yī)療器械,為孕婦提供專人專用的一次性生活用品,避免交叉感染、醫(yī)源性感染。每日用1000mg/L氯濃度的消毒劑擦拭2次病房,用同樣濃度的消毒劑拖地2次,病房每日通風2次,所有有血液或體液污染可能的室內物品表面,均需及時用消毒液徹底擦拭、噴灑消毒。病房內產生的所有醫(yī)療垃圾及生活垃圾均需分類裝入專用的雙層垃圾袋中,做好標記,運送焚燒。孕婦的排泄物、剩余食物等均須置入便盆內,用20%漂白粉徹底灑消毒30min后再倒入下水道中沖走。孕婦分娩后,獲得患者許可,采用藥物阻斷、人工喂養(yǎng)方式對新生兒進行治療與喂養(yǎng)。全科所有醫(yī)護人員均需接受統(tǒng)一的職業(yè)安全防護知識與技能培訓,定期組織學習HIV感染防護知識,健全規(guī)章體制,提高護理人員安全防護意識,使用安全防護器具,做好安全防護護理技術與廢棄物處理技術學習與操作,按照標準流程,嚴格做好職業(yè)暴露防護與應急處理,防止出現(xiàn)醫(yī)護人員感染。自患者入院時起,至患者出院時,均須嚴格執(zhí)行終末消毒工作。
1.2.2 護理干預
(1)心理護理:醫(yī)護人員必須要以平等、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孕婦,保護患者隱私,建立和諧、互信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病因、發(fā)生、發(fā)展、藥物阻斷的認知,建立分娩信心。
(2)分娩期護理:HIV感染孕婦,為避免分娩時的母嬰傳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剖宮產指征的寬松度,可在宮縮發(fā)動前或破膜前進行剖宮產,盡量縮短分娩時間,減少血液、分泌物病毒濃度,最大限度消除HIV傳播媒介。若選擇陰道分娩時,需在單獨的隔離產房內完成分娩,加強監(jiān)護,由經驗豐富的助產士采用1對1的陪伴分娩。分娩時產生的所有陰道分泌物、羊水、血液等均具有強傳染性,要嚴格執(zhí)行全程無菌操作,避免接觸胎兒皮膚或黏膜,減少肛查、陰道檢查次數(shù),降低感染風險。產房內所有物品放置位置均需固定,所有器械均先用1000mg/L有效氯濃度的消毒劑浸泡30min,再用雙層膠袋密封標記,送至供應室。所有一次性物品、胎盤均需置入雙層膠袋中,并帖上“HIV陽性”標識,完全密閉后,進行無害化處理。分娩結束后要對隔離待產室、分娩到執(zhí)行嚴格的終末消毒。
(3)新生兒護理
新生兒娩出后,立即清理呼吸道,迅速斷臍,紗布擦拭全身血液、羊水、分泌物。置入保暖裝置后淋浴,去除所有血跡,阻斷母嬰傳播,注意專人專盆,做好消毒隔離。及時給予藥物阻斷處理,娩出后6h內口服奈韋拉平,4mg/kg,2次/d,連續(xù)服用1周,在2次喂奶期間喂服藥物。
2 結果
25例孕婦全部順利分娩,其中陰道分娩15例,剖宮產10例,無妊娠終止孕婦。產后出血量(349.74±36.28)mL,新生兒體重(2995.83±716.95)g,新生兒Apgar評分(8.64±1.21)分。25例孕婦及新生兒均在護理人員指導下全程規(guī)范化服用阻斷藥物。所有孕婦及新生兒均順利出院,未發(fā)生其他并發(fā)癥,母嬰均安全。新生兒12個月齡HIV抗體檢測時,顯示陽性1例,其余新生兒均為陰性,陽性率3.45%。
3 討論
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婦的感染管理與護理是阻斷母嬰傳播,提高抗病毒藥物治療依從性的關鍵措施之一[2]。針對這類孕婦,需建立規(guī)范、健全的管理與護理標準,規(guī)范了管理與護理流程,為產科醫(yī)護人員提供專業(yè)化職業(yè)知識與技能培訓,提高醫(yī)護人員的專業(yè)性,要求醫(yī)護人員從人文關懷、專業(yè)宣教、人工喂養(yǎng)、預防性服藥、感染管理、分娩期管理等方面進行綜合管理與干預,提高新生兒存活率,降低HIV陽性率[3]。本研究中,所有孕婦,經嚴格、全面的醫(yī)院感染管理與護理干預后,母嬰均安全出院,12個月后,新生兒HIV陽性率僅為3.45%,效果良好。
綜上分析,對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婦進行嚴格、全面、精細的醫(yī)院感染管理與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母嬰安全,促進孕婦阻斷藥物服用規(guī)范性,降低母嬰傳播率。
參考文獻
李社蓮.HIV感染孕產婦進行護理干預對母嬰阻斷的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9):67+82.
李社蓮.HIV感染孕產婦進行護理干預對母嬰阻斷的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9):67+82.
馮杏君,盧蘭琴,謝晶晶.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婦的管理和護理防護對策[J].浙江醫(yī)學,2017,39(23):2169-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