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
【摘 要】目的:探討急救護理路徑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搶救中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急診科2017年4月份-2018年9月份搶救的12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6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基礎上采取急救護理路徑,然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等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并且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進行搶救采取急救護理路徑,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臨床護理滿意度,可以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在臨床上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關鍵詞】急性左心衰竭;急救護理路徑;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5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1-03--01
在臨床中,急性左心衰竭表現(xiàn)出發(fā)病突然、病情發(fā)展速度迅速、死亡率高等特點,給臨床中的搶救帶來很大困難。最近幾年隨著生活和工作壓力的不斷增加,急性左心衰竭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逐年增加的趨勢,如果沒有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進行及時的搶救治療,那么就會導致肺水腫、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給患者的生命帶來威脅[1]。因此,在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進行搶救的過程中,如何提高急救護理的效果就成為臨床醫(yī)師關注的焦點問題。為此,本文對急救護理路徑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搶救中的效果進行探討,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急診科2017年4月份-2018年9月份搶救的12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60例患者。對照組:34例男患者,26例女患者,年齡51歲-76歲,平均年齡(59.62±4.31)歲,有22例冠心病,20例高血壓,風濕性心臟病10例,擴張型心肌病8例。實驗組:32例男患者,28例女患者,年齡53歲-77歲,平均年齡(60.91±4.06)歲,有19例冠心病,21例高血壓,風濕性心臟病13例,擴張型心肌病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基礎疾病方面的差異均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比如在對患者進行搶救的過程中按照醫(yī)囑給予患者心電監(jiān)測、體位指導、鼻導管吸氧、健康宣教、建立靜脈通道等。
實驗組護理方法: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采取急救護理路徑。急救護理路徑主要包括:
一是急診科醫(yī)師在接診之后要采取目測方法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初步的評估,協(xié)助患者家屬將患者的雙腿下垂,讓患者的四肢呈放松狀態(tài),這樣就可以讓靜脈血的回流量得到減少,從而讓患者的肺活量增加,讓患者呼吸困難的癥狀得到緩解。
二是對患者進行面罩吸氧與酒精濕化。在進行面罩吸氧與酒精濕化之前,患者要詢問患者是否存在酒精過敏史,然后把吸氧面罩氣囊與中心供氧以及裝有酒精濕化液的濕化瓶進行連接,氧流量控制在10-15ml/min,并對兩側的頭帶進行調(diào)整并固定在患者頭部,醫(yī)護人員應該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吸氧流量進行及時調(diào)整[2]。
三是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穿刺的部位一般都選擇患者的上肢靜脈,采取留置針穿刺,一定要避免對患者進行反復的穿刺,讓患者的痛苦得到減少。對靜脈滴注的速度進行合理的控制,滴注速度不能過快,以免引起患者不適。
四是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在對患者進行搶救的過程中以及患者病情穩(wěn)定之后,要對患者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將急性左心衰竭的臨床治療方案、護理方法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讓患者及其家屬對于這類疾病的治療、護理及愈后等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對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飲食、排便習慣等都具有促進作用。
1.3 療效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等進行比較分析。在對兩組患者采取護理措施1小時之后,對兩組患者的心率、血壓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進行比較。顯效:患者呼吸困難得到明顯改善,生命體征穩(wěn)定,肺部啰音消失,患者可以平臥;好轉:患者呼吸困難癥狀得到緩解,肺部啰音減小,患者需要高枕臥位;無效:患者呼吸困難沒有得到改善、肺部啰音沒有消失。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所有數(shù)據(jù)將采取SPSS18.0軟件來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值±來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從表1中可以看出:對照組患者中,搶救無效的患者有14例,搶救有效的患者有16例,搶救顯效的患者有30例,搶救有效的患者達到了46例,總體的有效率達到了76.7%。實驗組患者中,搶救無效的患者有3例,搶救有效的患者有13例,搶救顯效的患者有44例,搶救有效的患者達到了57例,總體的有效率達到了95%。由此可見,實驗組患者的總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并且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從表2中可以看出: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平均為(10.26±0.94)天,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平均為(5.37±0.81)天。由此可見,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并且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
從表3中可以看出,對照組60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對護理表示滿意,滿意度達到了68.3%。實驗組60例患者中,有55例患者對護理表示滿意,護理滿意度達到了91.7%。由此可見,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并且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結論
在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進行搶救的過程中需要采取積極的措施,否則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威脅。但是傳統(tǒng)的護理措施因為缺乏相關的規(guī)范,護理人員都是按照主治醫(yī)師的要求來進行護理。此外,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也是存在很大差異,這也導致護理后的治療效果也就有差異。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取急救護理路徑,對于提高臨床護理的效果、提高治療效果,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以及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3]。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以及護理滿意度都要明顯好于對照組,實驗組的平均住院時間也明顯少于對照組。
總之,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進行搶救采取急救護理路徑,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臨床護理滿意度,可以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在臨床上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黃春華.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3(4):667-669.
舒平春.急性左心衰的誘因分析及整體護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4):28-29.
陳鋒.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對重度急性左心衰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4,(16):2437-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