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李荔荔
(沈陽市婦幼保健院,沈陽 110014)
營養(yǎng)是滿足兒童生長發(fā)育的基本需要,膳食原則是平衡膳食、合理搭配、食物多樣,規(guī)律就餐,自主進食不挑食,培養(yǎng)良好飲食習慣。每天飲奶,足量飲水,正確選擇零食。食物應合理烹調(diào),易于消化,少調(diào)料、少油炸。兒童參與食物選擇與制作,增進其對食物的認知與喜愛。經(jīng)常戶外活動,保障學齡前兒童健康生長。
學齡前兒童體格持續(xù)生長,速度較穩(wěn)定,體重每年平均增加2 kg,身高增加5~7 cm/年,注意補充維生素D和鈣。兒童神經(jīng)心理發(fā)育迅速,自我意識和模仿力、好奇心增強,易出現(xiàn)進食不夠專注,因此要注意引導兒童自主、有規(guī)律地進餐。孩子在5~6歲時乳牙松動脫落,恒牙依次萌出,注意食物制作方式,適合孩子咀嚼,注意口腔衛(wèi)生,預防齲齒。
2.1 平衡合理膳食為滿足兒童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必須安排好由多種食物組成的平衡膳食,包括谷類、魚禽蛋肉、蔬菜、水果、乳類和豆制品。3~6歲男童每日需熱量1 350~1 700 cal(女童在男童基礎上減少50~100 cal),蛋白質(zhì)45~55 g/d,每日攝入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占總蛋白的1/2,其中乳類提供的熱量占總量的1/3。保證獲得充足的鐵(12 mg/d)、鋅 (12 mg/d)、碘(50 μg)和鈣(800 mg/d)。
2.2 合理選擇食物食物多樣,所含有的營養(yǎng)素能互補有無,保證營養(yǎng)充足。主食常選大米或白面。副食選魚肉,易消化,去凈骨刺;豬牛羊紅瘦肉是極好的動物蛋白質(zhì),要切碎煮爛;雞蛋營養(yǎng)豐富,保證每日1個;豆制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從1歲后可食用;動物肝臟富含鐵和維生素A、D;堅果類不僅有高蛋白質(zhì),還有不飽和脂肪酸;繼續(xù)堅持每日飲奶300~400 mL,奶及奶制品中蛋白質(zhì)和鈣含量豐富且吸收率高,充足的鈣對增加骨量積累、促進骨骼生長發(fā)育,預防成年后骨質(zhì)疏松有重要意義。深綠色和黃紅色蔬菜類和水果維生素及礦物質(zhì)豐富,二者不可替代,蔬菜做成細碎狀利于孩子咀嚼。
2.3 采用正確烹調(diào)方式在烹調(diào)方式上,宜采用蒸、煮、燉、煨等烹調(diào)方式,盡量少用油炸、烤、煎等方式;應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盡可能少用或不用味精或雞精、色素、糖精等調(diào)味品;每人每次正餐植物油用量應≤10 mL;口味清淡少鹽,少選含鹽高的腌制品或調(diào)味品;可選天然、新鮮香料(如蔥、蒜、洋蔥、檸檬、醋、香草等)和新鮮蔬果汁(如番茄汁、南瓜汁、菠菜汁等)進行調(diào)味。
2.4 合理安排每日膳食每日應安排早、中、晚 3次正餐,再此基礎上還至少有2次加餐。兩正餐之間應間隔4~5 h,加餐與正餐之間應間隔1.5~2 h。加餐以奶類、水果為主,配以少量松軟面點。加餐分量宜少,以免影響正餐進食量。晚間加餐不宜安排甜食,以預防齲齒。
2.5 培養(yǎng)喝白開水的習慣兒童新陳代謝旺盛,活動量多,水分需要量也大,每日飲白開水600~800 mL,避免飲含糖飲料。兒童胃容量小,每日應少量多次飲水(上午、下午各2~3次),不宜在進餐前大量飲水,以免充盈胃容量,沖淡胃酸,影響食欲和消化。告知兒童多喝含糖飲料對健康的危害,家中常備涼白開。
2.6 正確選擇零食選擇新鮮、天然、易消化的食物,如奶制品、水果、蔬類、堅果和豆類食物;少選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安排在2次正餐之間,量不宜多,睡覺前30 min不要吃零食;注意零食的食用安全,不吃果凍,葡萄、桂圓等,避免整粒的豆類、堅果類食物嗆入氣管發(fā)生意外,堅果和豆類食物磨成粉或打成糊食用。
3.1 規(guī)律就餐、專注進食養(yǎng)成吃食物前洗手,食畢漱口的習慣。提供固定的就餐座位,定時定量就餐;避免追著喂、邊吃邊玩、邊吃邊看電視等行為;吃飯細嚼慢咽但不拖延,最好在30 min內(nèi)吃完;讓孩子自己使用筷、匙進食,養(yǎng)成自主進餐的習慣,既可增加兒童進食興趣,又可培養(yǎng)其自信心和獨立能力。
3.2 避免兒童挑食偏食家長或看護人應正確地加以引導和糾正;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鼓勵兒童選擇多種食物,引導其多選擇健康食物;對于兒童不喜歡的食物,可通過變更烹調(diào)方法或盛放容器,也可采用重復小份量供應,鼓勵其嘗試,不可強迫喂食;適當增加兒童身體活動量,增加能量消耗,增進食欲。
3.3 參與食物選擇與制作鼓勵兒童體驗和認識各種食物的天然味道和質(zhì)地,了解食物特性,增進對食物的喜愛。鼓勵兒童參與家庭食物選擇和制作過程,以吸引兒童對各種食物的興趣,享受烹飪食物過程中的樂趣和成就。
鼓勵兒童參加戶外游戲與活動,鍛煉體能、智能,維持能量平衡,促進皮膚中維生素D合成和鈣吸收利用。戶外活動可有效減少兒童近視眼的發(fā)生。全天身體活動時間累計應>3 h。其中,中等以上強度的活動1 h,戶外活動2 h。除睡覺外,避免連續(xù)超過1 h的靜止狀態(tài),每日看電視、平板電腦及手機視屏等時間累計應≤1 h,且越少越好。每天結合日常生活多做體力鍛煉(公園玩耍、散步、爬樓梯、收拾玩具等),適量做較高強度的運動和戶外活動,包括有氧運動(騎小自行車、快跑等)、伸展運動、肌肉強化運動(攀架、健身球等)、團體活動(跳舞、小型球類游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