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蓮
[摘? ? ? ? ? ?要]? 隨著數(shù)字化校園建設的逐步推進,信息化教學也被提到了全新的高度,四川三河職業(yè)學院高度重視教學質量,全面推進信息化教學。作為信息化教學的一名新老師,從開始的懵懂到現(xiàn)在能熟練地運用“學會學”融入課堂,通過近一年的學習、探索和體驗,“學會學”信息化教學平臺和多媒體教學的有機集合,真正體現(xiàn)了老師為教學向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關? ? 鍵? ?詞]? 學會學課堂;數(shù)字化建設;信息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9-0174-02
一、課堂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筆者授課的課程是四川三河職業(yè)學院護理系護理專業(yè)的《內科護理》,為專業(yè)核心課程,該課程理論與臨床護理工作聯(lián)系緊密,知識結構相對復雜,是基于醫(yī)學基礎課程后學習《外科護理》《兒科護理》《社區(qū)護理》等臨床的橋梁課程。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職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需求,內科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因、病機、臨床護理評估及護理措施是重點,運用護理程序對病人實施整體護理是難點。
二、課堂教學活動開展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的護理”的課程設計
(一)課前活動
傳統(tǒng)教學在課前預習新課的相關知識,是大多數(shù)老師習慣性布置的作業(yè),等下一次課時一問“預習了某疾病的知識了嗎”。以往的經歷是,大多數(shù)學生都不會去預習,因此,尋找學生對內科疾病學習的動機,讓學生自己覺得學這個對我有用,學這個很好,我能學懂,我能學到更多…基于這樣的前提,筆者使用“學會學課堂”,在課前發(fā)布該課程疾病的調查活動,或錄制發(fā)布該疾病教學視頻等,課前學生自主安排時間學習,接受能力弱的學生可反復觀看該課程視頻,再完成課前活動并發(fā)表觀點,還能評論同學的觀點,在平臺提交課前作業(yè)。
(二)課中活動
傳統(tǒng)課堂,教師以講授為主,滔滔不絕,教法多樣,可還是難以掩飾學生的學習是老師“嚼碎”“嚼爛”后的哺育,離開了這種環(huán)境,學生缺乏主觀能動的判斷性和學習能力,再加之我所授課各班級人數(shù)90多人,課上學的人學懂了的有多少,會學了的人有多少,根本不能逐一查對。有了“學會學課堂”融入課堂后,在課中活動開展前,教師登陸平臺可立即了解學生是否完成課前活動,對哪些知識點討論得最激烈,提了哪些問題,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在課堂引入這個學生最想知道的問題,進行課中討論。比如:用“一句話”或者“粘貼板”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或者以案例式教學展開,先將案例以課前學習資料的形式提前預習,在課前完成,教師能在課前快速檢查學生完成情況,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以便于針對性地對該問題進行剖析;可以用“一句話”形式或“過關練習在課前5分鐘檢查學生對上次課的重點知識掌握情況。
課中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控,將重點知識整理成選擇題“測驗”“過關練習”,一般建議不能太多,難易度中度以下,一定要緊扣課前教學的重點,3~5個題目3~5分鐘時間即可完成,保持良好的正確率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動性。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調節(jié)課堂氣氛可以用“搶答”“點將”等。教師可用手機端或電腦端,及時查看學生完成情況,針對性進行易錯點講解,有助于突破重點。
三、課后實時評價
可在“學會學課堂”的課后活動留作業(yè),筆者比較喜歡“過關練習”,重點疾病一般導入5~10道選擇題,難點、重點小結10~20道選擇題,反復練習,鞏固和強化重、難點,學生也可根據自身情況不斷刷題,直到正確率為100%。突破重、難點,增強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實現(xiàn)“學中做”“做中學”。
下課后學生對該課堂匿名評課,客觀公正地評課,學生發(fā)自肺腑的心聲才能看到教學上的不足,不斷反思教學問題,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
“學會學課堂”是一種能實現(xiàn)問題式教學、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的助推器,是監(jiān)測學生到課情況的簽到表,也是檢測和反饋學生學習成效的探測儀,也是拉近師生關系彼此相互交流學習、共同進步的平臺。
當然各專業(yè)、各學科都有自身的特點,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學生學的學情來設計,只有學生喜歡且有使用價值的知識才是合適的。
參考文獻:
[1]張祖忻,朱純,胡頌華.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
[2]高利明.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通向未來教育之橋[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7.
◎編輯 原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