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雯
班級小團體形成的原因很多,但歸根結底在于志趣相投。在每個小團體中,一般都有一個中心人物,他的某種特性吸引著其他成員擁護他、順從他。
小團體一般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二是成員穩(wěn)定。小團體一旦形成,他們之間的關系一般牢不可破,這與中心人物的凝聚力分不開。三是中心人物具有較高的威信,他個人的思想與行為直接引導著小團體的走向,間接影響著班級的其他學生。四是行為具有集體性。
通過對小團體的特點分析,我們可以將班級中的小團體分為3大類:第一類是建設性小團體,這類小團體的中心人物一般是班上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他們能吸引一批同樣樂意建設好班級的成員。他們在家聽話,在校是老師的得力助手,能夠主動承擔一些班級任務,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對于班風建設具有積極作用。第二類是中立性小團體,這類小團體的成員自我意識比較強,當學?;顒訉ψ约河欣麜r,他們就積極主動參與,當對自己不利時,他們則避而遠之,但這類小團體一般與集體利益無沖突。第三類是破壞性小團體,這類小團體的價值觀與集體利益相對立,對于班級建設阻礙極大。
對于建設性小團體,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多給予肯定和贊美,并注重小團體中心人物的心理變化,避免其帶領小團體向中立性或破壞性小團體轉變,同時還要避免其與破壞性小團體產生摩擦。對于中立性小團體,我們可通過設置榮譽稱號、實物獎勵等,充分調動他們參與各類團體活動的積極性,多與其中心人物溝通,激發(fā)其集體榮譽感,充分發(fā)揮他在小團體中的帶頭作用,促進其向建設性小團體轉化。對于破壞性小團體,我們要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悉心教導。同時發(fā)揮他們的長處,組織相關活動,促進他們與其他同學交流互動,使其通過自己的能力獲得榮譽和其他同學的尊重,重拾信心,回歸班級大集體。此外,還要注意安置“第二中心人物”,對其灌輸正確的價值觀,激發(fā)他與中心人物良性競爭,有效瓦解中心人物在小團體中的地位。在安置“第二中心人物”時,要隨時關注中心人物的心理變化,防止出現消極情緒,在適當時機讓他當一個班級小干部,久而久之,中心人物便能有效地被引導到班級大集體中。只要中心人物的轉化工作到位,其他成員的轉化便水到渠成。
總而言之,班級小團體的引導工作其實就是“心”的工作。它首先要求我們對學生有愛心,無論他們屬于哪種類型的小團體,我們都必須用愛心去對待,不能從身體或心理上傷害他們;然后要細心,細化到孩子的每一個心理變化,循循善誘,精雕細琢;最后是耐心,小團體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此過程中還會反復,這就需要教師不急不躁,諄諄教導。有了愛心、細心和耐心,小團體自然會融入班集體。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十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