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君
【摘 要】目的:評定低離子聚凝胺技術應用在輸血檢驗中的臨床效果。方法:對本醫(yī)院診治的80例受血患者納入實驗資料,2017年04月至2019年02月是選取時間,參考患者入院日期單雙號予以分組,一組收入40例,試驗組采取低離子聚凝胺技術實行輸血檢驗,對照組采取鹽水法實行輸血檢驗,對比兩組交叉配血檢驗用時、陽性結果檢出合計率、溶血性輸血反應合計率、檢驗滿意合計率。結果:試驗組交叉配血檢驗用時顯著短于對照組統(tǒng)計指標,證明組間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試驗組陽性結果檢出合計率(25.00%)明顯多于對照組統(tǒng)計指標(7.50%),證明組間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溶血性輸血反應合計率(2.50%)明顯少于對照組統(tǒng)計指標(15.00%),證明組間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檢驗滿意合計率(95.00%)明顯多于對照組統(tǒng)計指標(77.50%),證明組間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輸血檢驗中采用低離子聚凝胺技術的臨床效果較優(yōu),存在檢驗價值及意義。
【關鍵詞】輸血檢驗;低離子聚凝胺技術;鹽水法
輸血于臨床手術及急診救治中比較常用,不過,輸血操作環(huán)節(jié)比較多,存在一定復雜性,于輸血的時候易發(fā)生交叉配血失誤情況,引發(fā)不良輸血反應狀況,所以,輸血檢驗工作非常關鍵[1]。本文將2017年04月至2019年02月本醫(yī)院診治的80例受血患者收入項目資料,評估低離子聚凝胺技術實施于輸血檢驗中的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將本醫(yī)院診治的80例受血患者(納入者選自2017年04月至2019年02月)納入實驗調(diào)查資料,依據(jù)患者入院日期單雙號開展分組,一組入組40例。對照組:年齡上限70歲,年齡下限22歲,其年齡均值是(36.33±4.75)歲;車禍傷需輸血患者有16例,產(chǎn)后大出血需輸血患者有11例,心臟搭橋手術需輸血患者有4例,胃癌需輸血患者有6例,其他疾病患者需輸血有3例;男女之間比例是28比12;病程最長34個月,病程最短2天,其病程均值是(9.23±1.13)個月。試驗組:年齡上限71歲,年齡下限23歲,其年齡均值是(36.25±4.87)歲;車禍傷需輸血患者有14例,產(chǎn)后大出血需輸血患者有10例,心臟搭橋手術需輸血患者有6例,胃癌需輸血患者有5例,其他疾病患者需輸血有5例;男女之間比例是26比14;病程最長35個月,病程最短1天,其病程均值是(9.53±1.25)個月。統(tǒng)計兩組一般指標資料,P>0.05。
納入標準:(1)需要接受輸血治療的患者;(2)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在知情同意書上面簽字;(3)研究方案往醫(yī)學倫理會予以提交得以批準。
排除標準:(1)意識不清楚的患者;(2)并存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3)存在精神疾病或是精神障礙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鹽水法實行輸血檢驗:第一,收集受血的患者3毫升到5毫升靜脈血,采取離心機設定3000轉/分鐘離心速率實行2分鐘離心,得到血清,制備2%紅細胞懸液;第二,收集供血者3毫升到5毫升靜脈血,采取離心機設定3000轉/分鐘離心速率實行2分鐘離心,得到血清,制備2%紅細胞懸液;第三,拿出兩個試管,標記試管A、試管B;第四,試管A加入一滴受血患者血清及一滴供血者紅細胞懸液,試管B加入一滴受血的患者紅細胞懸液及一滴供血者血清,予以混勻,采取離心機設定1000轉/分鐘離心速率實行1分鐘離心之后對試管予以輕輕震動,判定檢測結果。
試驗組應用低離子聚凝胺技術實行輸血檢驗:第一,收集受血的患者3毫升到5毫升靜脈血,采取離心機設定3000轉/分鐘離心速率實行2分鐘離心,得到血清,制備3%到5%紅細胞懸液;第二,收集供血者3毫升到5毫升靜脈血,采取離心機設定3000轉/分鐘離心速率實行2分鐘離心,得到血清,制備3%到5%紅細胞懸液;第三,拿出兩個試管,標記試管A、試管B;第四,試管A添加兩滴受血患者血清及一滴供血者3%到5%紅細胞懸液,試管B添加兩滴供血者血清及一滴受血患者3%到5%紅細胞懸液;第五,試管A、試管B都加入0.65毫升低離子介質(zhì),混勻靜置30秒,添加兩滴polybrene試劑,混勻靜置15秒;第六,采取離心機設定3000轉/分鐘離心速率實行2分鐘離心,除去上層清液,留下0.1毫升液體,發(fā)生凝集之后試管A、試管B都加入一滴解聚液,對試管予以輕輕震動,判定檢測結果。
1.3 相關指標
記錄對照組及試驗組交叉配血檢驗用時、陽性結果檢出合計率、溶血性輸血反應合計率、檢驗滿意合計率。
1.4 評定標準
鹽水法結果評定標準[2]如下,陰性(配血成功):試管A、試管B均無溶血反應及血液凝聚情況;陽性(配血未成功):試管A無血液凝聚情況,試管B有血液凝聚情況,試管A、試管B均沒有出現(xiàn)溶血反應。
低離子聚凝胺技術結果評定標準[3]如下,陰性(配血成功):血液凝聚情況于1分鐘內(nèi)消除不見;陽性(配血未成功):血液凝聚情況于1分鐘內(nèi)未消除。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交叉配血檢驗用時等)表示成均數(shù)±標準差()形式,符合正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核對及錄入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實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陽性結果檢出合計率、溶血性輸血反應合計率、檢驗滿意合計率等)表示成例數(shù)(n)或率(%)形式,數(shù)據(jù)實行X2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評比兩組交叉配血檢驗用時
對照組(n=40)交叉配血檢驗用時是(6.20±0.88)分鐘,試驗組(n=40)交叉配血檢驗用時是(2.21±0.40)分鐘,試驗組交叉配血檢驗用時與對照組統(tǒng)計指標開展比較,顯著縮短,展現(xiàn)出組間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意義(t值=26.105,P值=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