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張強
報告顯示,心臟病已成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全世界每年有1700萬人死于心臟病,每3例因病死亡者中,就有1例是心臟病患者。值得注意的是,心臟病并不是上年紀人的“專利”,它威脅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生命。
年輕體壯突發(fā)心梗
39歲的倪先生遭遇心肌梗塞,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他早就知道父輩有高血壓、高血脂的毛病。他從高中起每次體檢血壓都偏高。但體重80公斤、身高182厘米的他,很少把心臟病和自己聯(lián)系在一起。
去年12月中旬,倪先生在家中坐著,突然感到胸悶。“那種不舒服很難形容,不能說很痛,也不是持續(xù)性的,是間歇性的……”他說這情形每天兩三次,每次有五六分鐘,持續(xù)了近一星期,于是他決定去醫(yī)院檢查。
他掛的是一般門診,沒想到醫(yī)生聽了聽他的胸腔,覺得不太對勁兒,照了X光和心電圖后,讓他去看急診。一到急診,倪先生就被送進了搶救室,急診室主任立即給他舌下含了硝酸甘油片。經(jīng)會診證實他患有心肌梗塞。醫(yī)生診斷他的心臟有4處血管變窄,3條動脈中一條90%阻塞,另一條只剩20%的血液流量。由于擔心他的心肌已經(jīng)壞死,醫(yī)生決定立即手術,搶在第一時間把血管撐開,幫助血液流通。躺在病床上的倪先生萬分震驚:“我一路都很清醒,還自己去檢查,完全沒料到差點兒死掉……”那天,倪人仰從看門診到被送進手術室,不到3小時。
動脈硬化從青少年開始
撇開遺傳因素,心臟病的形成一般需要五六年,雖然具體原因不明,但基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都可能造成心臟病。
“國外病理解剖研究證實,動脈硬化從青少年時期就悄悄發(fā)生了。有家族性高血脂的嬰兒,在主動脈里就能發(fā)現(xiàn)脂肪斑塊?!迸_北醫(yī)學大學附屬醫(y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yī)師黃群耀說,“一旦斑塊增多,血管腔就會越來越窄,為了修補破損的血管壁,也能形成血栓,使得原本就狹窄的血管腔更容易被堵塞。”
令人驚訝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xiàn)動脈硬化的癥狀,黃群耀根據(jù)醫(yī)院近年的統(tǒng)計數(shù)字說,3年前接受心導管手術的病人中,50歲以下的占10%,去年上升到15%,今年1~4月,竟飆升至35%。
現(xiàn)在,年輕人工作壓力大、運動少、吃得又多,容易形成肥胖,血糖、血壓和血脂都高,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去年,美國心臟學會已把肥胖列為心臟病的獨立危險因子。以往,年齡、抽煙、高膽固醇、高血壓、糖尿病,被認為是導致心臟病的主因,現(xiàn)在又多了肥胖一個因素。
高血脂癥(血液中的膽固醇或甘油三酯過高)是50歲以下病人心肌梗塞的主因,不過,血脂高通常癥狀不明顯。
研究顯示,每天至少運動一小時,如慢跑,可以減少42%患心臟病的幾率;每天快走30分鐘,可減少18%患心臟病的幾率和11%發(fā)生心肌梗塞的幾率。一天吃5份以上的蔬菜和水果,增加全谷類食物的攝取,對心臟健康都有幫助。同時,一定要遠離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奪命心臟病是怎樣形成的
心臟是一團強有力的肌肉,重量在200~425克之間,能源源不斷地把血液泵向人體各處,帶走二氧化碳和廢物。心臟大約每秒鐘跳動一次,通過復雜的冠狀動脈系統(tǒng)輸送含氧血液。
不過,壞習慣如抽煙、飲食不良、缺乏運動,以及基因因素等,會使膽固醇或脂肪團(即血凝塊)聚集在動脈壁內。血凝塊越積越厚,動脈越變越窄,就容易形成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凝塊的表面會發(fā)炎、剝落,形成血栓塞,如果把冠狀動脈完全堵住,部分心肌血源突然斷絕,就會導致心臟病發(fā)作,心肌細胞在幾分鐘內陸續(xù)死亡。
心臟病突發(fā)是否奪命,要視許多因素而定,如心臟受影響的部位、時間長短、缺血心肌范圍大小等。心臟病發(fā)作的癥狀也不一樣,輕微癥狀約占1/4,是“無聲無息”的,多見于糖尿病患者。嚴重癥狀會發(fā)出某些信號,如胸痛(有時擴大到肩膀、手臂和下巴)、呼吸短促、作嘔(消化不良或嘔吐)和出汗等。
心肌缺血(尤其是范圍較大)時,便無法傳導由竇房結(位于右心房外膜上,是最重要的心臟起搏點)發(fā)出的電脈沖,也無法指揮心臟規(guī)律的泵血動作,導致心律不齊(即心跳不規(guī)則)。
這時,心臟一改正常的搏動和收縮,進入顫抖、混亂的狀態(tài),接著心臟驟停,血壓驟降,患者昏厥。血液循環(huán)和呼吸都停止后,如果沒能及時搶救,如以心肺復蘇術(CPR)來維持泵血動作,使氧氣和血液繼續(xù)送到心臟和腦;或以電擊恢復心律泵血動作等,維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心、肝、腎)便會因缺氧在幾分鐘內相繼“死亡”。施行電擊每延遲一分鐘,病人存活率便降低7%~10%。
心臟病發(fā)作的病人如能獲得及時救治,超過80%會存活。而最終死亡的人當中,有半數(shù)在發(fā)病一小時內宣告不治。
心臟病患者怎樣急救
由于心肌梗塞大多是突發(fā),對人的威脅又非常致命,通常還未送到醫(yī)院便告不治,與死神爭分奪秒的現(xiàn)場急救就顯得非常重要?!肚嗄陞⒖肌穲笥浾?0月29日電話采訪了在香港做“義工”的馬丁先生,他介紹了一些心臟病患者急救、自救的方法。
香港有紅十字會、圣約翰救護等幾家大型公益機構,組織義工專門從事對心臟病患者進行急救。這些義工首先要經(jīng)過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為期3個月的培訓,考試合格后獲得資格證書。證書的有效期為兩年,期滿后重新通過考試才能換發(fā)新證。培訓主要是讓學員掌握救治突發(fā)心臟病患者的方法,包括人工呼吸、心外壓、心肺復蘇術,以及外傷包扎等。這些義工平時在各行各業(yè)工作,在大型公眾活動舉行前會接到所屬公益組織的通知,屆時攜帶必需的救治設備到活動現(xiàn)場。
參加大型活動時,義工隨身攜帶消毒用的酒精、三角繃帶、礦泉水或蒸餾水,這些都是在心臟病患者突然暈倒跌傷時,清洗和包扎傷口時使用的。他們攜帶的急救藥物主要是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舌下含片。
如果發(fā)現(xiàn)有心臟病患者暈倒,義工會首先撥打急救電話,通知醫(yī)護人員盡快趕到現(xiàn)場,同時盡可能疏散周圍人群,因為人群聚集會讓空氣中的氧氣更少,也會讓那些有明顯不適但沒有暈倒的患者緊張,導致病情惡化
在救護車趕來前,義工會解開病患的衣服,避免衣服過緊影響患者心肺功能,然后按15:2的比例施救——有規(guī)律地按壓患者心臟部位15下,對患者口中吹兩口氣幫助呼吸。對于感覺不適但尚未暈倒的患者,立即給他(她)服食阿司匹林或硝酸甘油含片,借助藥物疏通被堵塞的血管,同時提醒患者放松,穩(wěn)定情緒,用力咳嗽,幫助增加心肺功能。
馬丁說,那些知道自己心臟不適的人,外出時一定要隨身攜帶硝酸甘油含片或阿司匹林,避免劇烈運動和情緒激動,不要單獨活動,以免發(fā)病時無人救治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