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雙玲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血液內科,廣東 廣州 510080)
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是對患者體中的有異常細胞或者腫瘤通過放療、化療的方式進行清除,然后給患者的身體中移入自體或者異體的造血干細胞,從而給患者重新構建造血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但是,因為這類疾病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并且在化療和放療期間藥物的副作用以及手術以后免疫制劑的長期服用,給患者的心理以及患者家屬的心理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并且也具有沉重的經濟負擔[1]。因此,為了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負擔,提高治療效果和恢復效果,要將健康教育應用于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及家屬心理護理中。為此,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對其實施不同護理模式的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并做出以下總結。
選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骨穿、血常規(guī)、外周血涂片等檢查確診該疾病需要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且簽署相應的知情同意書;排除伴有其他胃功能障礙、肺部疾患等。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18~55歲,平均(36.5±18.5)歲;觀察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19~54歲,平均(36.5±17.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接受本院的基礎護理,主要根據醫(yī)囑對患者進行用藥護理。觀察組在接收本院基礎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要提高與患者的溝通程度,并且將造血干細胞移植相關的知識不斷的講解、普及給患者,使得患者對造血干細胞移植有正確及充分的認識,更加配合相關的工作;同時給每個患者制定與其病情相符的鍛煉計劃,改善患者的心情,給身體機能的恢復提供幫助。(2)對患者的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要經常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發(fā)現有偏執(zhí)的心理進行及時糾正,并消除其消極心理,并且護理人員也可選擇一些比較輕松的話題與患者進行交流,從而有效的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不讓患者一直沉浸在患病的陰影中。
而對患者家屬的心理進行護理干預,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要給患者家屬講解造血干細胞移植的相關知識以及治療,并且指導家屬對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日常護理進行學習;可以建立醫(yī)師與家屬的微信群,家屬有不懂的問題在群里說出來,醫(yī)師對其進行詳細的講解。(2)心理干預:護理人員還要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鼓勵患者家屬與患者多溝通、多交流,多關心患者,并且指導家屬給患者進行營養(yǎng)的飲食搭配。
記錄觀察組和對比組患者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恢復情況。
本院所制定的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及家屬的滿意程度,滿分為100分。非常滿意為>80分;滿意為60~80分;不滿意為<60分。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相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組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相比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觀察組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n(%)]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n(%)]
健康教育就是干預患者的思想,讓患者對臨床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認識,從而對一些護理措施有更好的理解與配合,并且進一步提高患者在完成手術以后對護理的信任度和依從性,進而有效的提高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恢復效果,使得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在最短的時間當中恢復健康,并且進一步提高護患之間的良性關系。
患者對造血干細胞移植疾病具有較強的負性心理,這樣對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效果有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造血干細胞移植前必須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將造血干細胞移植相關知識講述給患者,讓他們對其有充分的了解,從而更好的配合治療與護理。在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可以緩解患者接受治療的緊張心理,從而使患者的造血干細胞移植恢復效果更好。
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恢復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滿意率比對照組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將健康教育應用于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能夠使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恢復情況,使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