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英 陳宏 楊麗 莫曉泓
(重慶市潼南區(qū)人民醫(yī)院 重慶 402660)
小兒腸旋轉不良情況在臨床中是屬于一種小兒消化道畸形疾病,腸旋轉的過程相對復雜,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病理表現,極易出現誤診情況,還會導致各種各樣的并發(fā)癥出現,影響患者的診斷結果的準確性,如果患者還伴發(fā)腸扭轉情況,則此類患者的病情發(fā)展速度極為迅速,如果患者的診斷不及時,或者發(fā)生誤診,導致患者的疾病不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療,且患者的年齡較小,抵抗能力過弱,就容易出現死亡等嚴重情況,導致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所以,小兒腸旋轉不良情況的及時確診是極為必要的[1],本次研究,筆者從我院在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隨機抽取出58例小兒腸旋轉不良患者進行研究,展開對照試驗,闡述彩色多普勒超聲的檢查準確度以及診斷價值,為臨床中小兒腸旋轉不良患者的診斷方法提供有力依據,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筆者從我院在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隨機抽取出58例小兒腸旋轉不良患者進行研究,所有患者通過病理檢查,均確診為小兒腸旋轉不良,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化方法分成兩組,觀察組(n=29)患者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照組(n=29)患者通過消化道造影進行檢查,觀察組中男性患兒有17例,女性患兒有12例,患兒的年齡1歲~11歲,平均年齡為(5.24±0.13)歲,對照組中男性患兒有16例,女性患兒有13例,最小年齡的患兒為10個月,最大年齡患者為12歲,平均年齡為(5.02±0.25)歲,所有患者家屬均得到筆者的通知,并同意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在保證書上簽署姓名,在進行試驗之前,筆者上報我院倫理委員會,并得到批準,然后開始展開治療,58例患者的一般資料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所有患者通過病理檢查,均確診為小兒腸旋轉不良。觀察組患者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患者采取仰臥位,將上腹部充分暴露出來,上腹正中為探頭的擺放位置,向下緩慢加壓探頭,將腸系膜上血管的根部找到,探頭向下,直到根部消失,如果SMV在SMA的左側位置,則可以大致確認為腸旋轉不良,如果SMV在SMA的前方位置,則有一定的幾率為腸旋轉不良,如果SMV環(huán)繞SMA呈現出漩渦狀,則表明一定為小兒腸旋轉不良伴發(fā)腸扭轉;對照組患者通過消化道造影檢查:使用碘油進行造影,十二指腸遠端以及臨近空腸表現為螺旋狀,且處于中腹部,則確診[2]。
對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進行比較分析。
我們在對數據進行分析的軟件為統(tǒng)計軟件SPSS19.0,通過卡方的形式對測量數據進行表達,然后通過對t值進行計算,使其得到檢驗,使用表格號對計數數據進行表達,來計算χ2的值來檢驗計數數據,將P<0.05的情況當成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82.8%(24/29),對照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24.1%(7/29),組間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腸旋轉不良情況是由于患者的中腸管旋轉發(fā)生障礙,導致腸道位置產生變異,腸系膜的附著情況不全,導致腸梗阻以及腸扭轉情況的發(fā)生,腸管在進行旋轉的過程中,在任意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障礙或者異常后,腸管位置均會發(fā)生變化,從而導致腸旋轉不良情況的發(fā)生。腸旋轉不良情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單純性腸旋轉不良,二類是復合型腸旋轉不良,單純性腸旋轉不良沒有其他伴發(fā)癥出現,而復合型腸旋轉不良則會出現伴發(fā)癥,如果患者伴發(fā)腸扭轉,則會大大提高診斷準確度,發(fā)生誤診,一旦發(fā)生誤診,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理,患者的生命安全就會受到極大的威脅,臨床中一個準確的診斷方法是極為必要的[3]。本次研究,筆者得到的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82.8%,對照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24.1%,說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小兒腸旋轉不良患者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以獲得較為優(yōu)良的診斷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