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桐
后牙的牙體缺損常由齲病、磨耗、外傷等原因而形成,傳統(tǒng)的修復方式為復合樹脂充填法修補缺損。但是充填法局限了牙體的咀嚼功能和鄰接關系的恢復,達不到理想的修復效果。嵌體(inlay)是一種嵌入牙體內部,用以恢復缺損患牙形態(tài)和功能的修復體[1]。與充填體相比,嵌體能夠更好地恢復咬接觸和鄰面接觸關系。由MOD 嵌體演變而來的覆蓋整個面的高嵌體為大面積缺損牙體的薄弱組織提供了保護,防止折裂的發(fā)生[2]。嵌體因制作材料不同分為合金嵌體、瓷嵌體和樹脂嵌體。金屬嵌體有較好的延展性和強度,瓷嵌體和樹脂嵌體具有更好的美學性能[3]。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作的瓷嵌體是一種近年來廣受關注的新技術,它為后牙的牙體缺損提供了設計精確、制作高效的修復方法,在臨床應用越來越多。本研究對CAD/CAM 瓷嵌體與聚合瓷嵌體修復后牙牙體缺損的療效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3~9月在我院就診的后牙牙體缺損患者97 例。按簡單隨機法將就診患者分為觀察組(CAD/CAM瓷嵌體)和對照組(聚合瓷嵌體)。觀察組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齡20~56 歲,平均(32.6±2.5)歲;對照組47 例,其中男25例,女22 例,年齡21~55 歲,平均(30.3±3.1)歲。納入標準:①患牙余留牙壁連續(xù)且≥1/2 牙冠周長,缺損未及齦下,剩余牙體組織有足夠的抗力。牙髓活力檢查結果正常,影像檢查示齲損未近髓,根尖組織無異常。②明確治療過程,自愿接受治療方法,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緊咬、夜磨牙的患牙。經統(tǒng)計學分析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觀察組:去除腐質,制備嵌體洞型,洞深1.5~2mm[4],洞緣線清晰無洞緣斜面,洞內點線角圓鈍,去除倒凹,近髓處光固化玻璃離子護髓。硅橡膠(3M,美國)取印模,模型制備,比色。嵌體制作交由技工室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制作系統(tǒng)完成。嵌體口內試戴,就位,RelyXUnicem雙重固化樹脂型水門?。?M,美國)粘接,調合、拋光。對照組:去除腐質,制備嵌體洞型,硅橡膠取印模,模型制備,比色。由技工室完成聚合瓷嵌體的制作。嵌體口內試戴,就位,粘接,調合、拋光。以上由同一名口腔專業(yè)醫(yī)師完成臨床工作,由同一名技師完成技工室工作。12個月后隨訪觀察。
1.3 療效評價標準參考修正后的美國公眾健康服務標準(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Criteria,USPHS)[5]。①修復體折裂:A級修復體表面無可見裂紋及折裂,B 級修復體表面有可見的裂紋和折裂;②修復體脫落:A級修復體穩(wěn)固,B級修復體脫落;③邊緣密合性:A 級修復體邊緣密合,不卡探針,無臺階,B 級修復體探針可觸及邊緣肩臺,但是不能觸及牙本質或基底,C級修復體邊緣有裂隙,探針能進入并能探及牙本質;④繼發(fā)齲:A 級修復體邊緣無顏色變深,B 級修復體邊緣有顏色變深;⑤修復體磨耗:A級修復體面形態(tài)正常,無凹陷,B級修復體面輕微凹陷,C級修復體面有明顯凹陷。有效:5 項評價指標均符合A級;無效:有一項評價指標符合B 或C 級計為無效??傆行?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年后隨訪,觀察組(CAD/CAM 瓷嵌體)有4 例修復體脫落,1 例修復體折裂,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聚合瓷嵌體)有2例修復體脫落,4例修復體折裂,1例邊緣密合性改變,總有效率為85.11%,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06,P>0.05)。
牙體缺損常由齲病、磨耗、外傷等原因而形成,臨床上常用復合樹脂充填法修補缺損。充填法簡單經濟,但是對牙體的形態(tài)和鄰接關系的恢復效果不理想[6,7]。而嵌體是間接法完成制作的修復體,能夠更好地恢復咬接觸和鄰接關系。傳統(tǒng)的嵌體由技工在技工室完成制作,通過制作代型、蠟型、鑄造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手工制作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精度損失。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作(CAD/CAM)的瓷嵌體為后牙的牙體缺損提供了設計精確、制作高效的修復方法,在臨床應用較多[8~10]。CAD/CAM 技術越來越多在技工室和臨床應用于嵌體、瓷貼面、全冠等修復體的設計制作。相較于傳統(tǒng)修復方法,CAD/CAM 技術顯而易見的優(yōu)勢是高效、便捷、優(yōu)質。
瓷嵌體修復的牙體預備具有不同于金屬嵌體修復的預備原則。對于嵌體固位形的設計要求不再需要如金屬嵌體的要求嚴格,并且洞緣線角為90°,無需設計洞緣斜面;嵌體厚度1.5~2mm,洞壁外展10°~12°[11,12]。瓷嵌體粘結劑的選擇對于修復成功有重要影響,臨床上推薦使用樹脂粘結劑。相較于樹脂粘結劑,傳統(tǒng)的粘結劑如磷酸鋅、玻璃離子水門汀粘結強度較弱,可增加瓷嵌體的折裂風險。樹脂粘結劑良好的粘結性能得益于嵌體、牙體的酸蝕,硅烷偶聯劑的應用有助于增強粘結劑與嵌體牙體的微機械結合力,這是傳統(tǒng)粘結劑所不具備的。因此,粘結劑的應用要依據嵌體材料進行選擇,長石質陶瓷、白榴石、二硅酸鋰玻璃陶瓷可以進行氫氟酸酸蝕、硅烷偶聯化、樹脂粘結劑粘結。而致密燒結型氧化鋯、氧化鋁陶瓷材料不能通過粘結面的酸蝕、預處理增強粘結力,因此適合用玻璃離子等傳統(tǒng)的粘結劑[13]。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5.11%。觀察組總有效率較高,兩組經統(tǒng)計學分析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AD/CAM瓷嵌體與聚合瓷嵌體修復后牙牙體缺損的療效相近,可為后牙牙體缺損的間接修復提供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