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東倢
他將知識視為舒適而必要的隱退去處,每天規(guī)劃著自己的生活,去做一個老有所用的人。
記筆記、讀名著,馮常原始終認為活到老學到老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也是智慧人生的唯一途徑。從吉林大學退休后,他組建了吉林大學海內外學子的博碩緣交流群,每天與各界畢業(yè)的學子們分享學習心得,現(xiàn)在群內畢業(yè)于吉林大學身處海內外的精英學子們已經達到幾千人之多,大家每日在群內探討學術話題和人生路上遇到的大小困難。在馮常原的帶領下,他們每日堅持閱讀中華經典文化作品,已經堅持了三年之久。
盡管兒時家境貧寒,馮常原卻酷愛學習和讀書,有一點錢都會買書去讀。馮常原的父母有7個孩子,他排行老三。母親沒有知識但卻懂得文化的重要,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人。她告訴馮常原做人要善良,孝敬老人,并用自己的言傳身教讓馮常原知養(yǎng)育恩,知飲水思源,進而知恩盡孝不忘本。
馮常原出生在德惠,初中畢業(yè)便因為家中條件有限輟學回家務農了,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他沒有叫苦,在下田時大人們說的簡單易懂的詩句他都會記在心中。馮常原回憶說,那時候他天天在田野里一邊種地,一邊背誦詩句,有一次背誦到忘我還將自己的手臂摔傷。
1973年,他自學并取得了讀大學的機會。走進吉林大學大門的那一天,他激動得淚流滿面。經過幾年的寒窗苦讀,他從該校的物理系畢業(yè)后留在了吉林大學任職。直到擔任吉林大學計算機學院行政院長,他依然每天堅持讀書學習、記筆記。
“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運動也好,讀書也好,做人也是一樣,堅持是一種難得的美德?!瘪T常原說。
馮常原在退休前擔任學院工會的主席,并且獲得全國模范職工小家稱號。他不喜歡把自己的成就當成成功去炫耀,依然堅持每天早上三點半起床,出門邊走路邊朗誦;每天固定喝6斤水,保持身體健康,讀書、記筆記。
退休后的馮常原創(chuàng)建了吉林大學博碩緣交流群。“群里是歷屆畢業(yè)于吉林大學的博士和碩士,現(xiàn)在他們工作遍布在世界各地的重要崗位。我們每天在里面交流學習經驗,每天誦讀中華經典書籍,比如《三國演義》《紅樓夢》,因為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的導師,書是知識的海洋,書是饑餓人的點心,書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瘪T常原說,每天不斷學習就是在武裝自己,每個年齡段讀書都有不同的理解。
關于未來,馮常原認為,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固定,每天都在變化。雖然他已經70歲了,但從未放棄挑戰(zhàn),老驥思千里,飛鴻閱九州。他秉持著活到老學到老的信念,將知識視為他舒適而必要的隱退去處。
馮常原將兩個女兒培養(yǎng)成了博士和博士后,他依然堅持每天規(guī)劃著自己的生活,去做一個老有所用的人。他希望在自己的帶動下,能在未來10年里培養(yǎng)出更多喜歡讀書的人。他也時常去一些中小學為孩子們講自己的故事,講堅持和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
曾任吉林省現(xiàn)代教育研究會會長,東北師范大學理想信息技術研究院名譽院長,吉林大學計算機學院行政副院長,吉林省機器人聯(lián)盟協(xié)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