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凌霞
(蛟河市人民醫(yī)院血液透析室,吉林 吉林 132500)
目前尿毒癥患者的治療方式主要是腎臟替代治療,血液透析是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相對較好的一種治療方法[1],而動靜脈瘺堪稱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線”,需要對其穿刺后進行濾過治療。然而,據(jù)有關報道顯示,動靜脈瘺血栓的發(fā)生率可高達14%~36%[2]。動靜脈瘺血栓發(fā)生后,會對患者造成不利影響,也影響著治療安全性,因此需要積極的預防和干預,避免給患者造成多重損失。本文即通過對筆者多年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以及參考有關文獻,試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瘺血栓形成的原因做一分析,并探討了護理對策,現(xiàn)報告如下。
自行動靜脈吻合術起,一般需要2周的成長期,如果因患者的病情需要,在術后未至2周時即開始穿刺,此時內(nèi)瘺尚未成熟,因此在穿刺時,易導致血管壁受到損傷,凝血系統(tǒng)、血小板等異常即可引起血栓。再者,穿刺的次數(shù)、內(nèi)瘺的使用年限也是引起血栓的原因之一,由于多次在同一部位進行反復操作,加之使用時間長,可引起血小板聚集于穿刺部位及周圍,亦可引起組織增生,血流量隨之受到影響而發(fā)生血栓。
針對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屬,護士均會進行有關動靜脈瘺的健康教育和注意事項等,但是仍有部分患者遵醫(yī)行為較差,不能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以至于使用造瘺側(cè)肢體用力,或睡眠姿勢不正確,對內(nèi)瘺造成壓迫等,均可引起動靜脈瘺血栓的形成。
動靜脈瘺內(nèi)血流豐富,因此影響血液流動的基礎疾病均會對動靜脈瘺造成不良的影響。如高脂血癥、高血糖水平、高血壓等[3-4],以及血液粘稠度高等,均會引起血液運行緩慢,給血栓的形成埋下了隱患。
護士操作不當也是導致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如新參加工作的護士實際工作經(jīng)驗不足,導致穿刺不到位或過深,或反復穿刺等,都會對動靜脈瘺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易形成血栓。
針對依從性差、遵醫(yī)性不佳的患者,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向患者本人、家屬介紹動靜脈瘺的相關知識,注意事項等,使其提高重視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動靜脈瘺的自我管理工作,避免危險因素影響,保護動靜脈瘺通暢,避免發(fā)生血栓。
在透析中心內(nèi),定期開展業(yè)務培訓工作,由高年資的護士開展實地講座、進行操作規(guī)范示范,低年資的護士不斷的進行訓練,促進業(yè)務技術水平的整體提升,保證穿刺術水平的提高,避免反復給患者穿刺而引起血栓形成。
和醫(yī)生緊密配合,定期給患者測量血壓、血糖、血脂水平,同時觀察動靜脈瘺的具體情況,向主管醫(yī)生進行匯報,使醫(yī)生對患者的整體病情、動靜脈瘺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便于及時給予相關的治療,減少病情不佳對動靜脈瘺的影響,有利于預防血栓形成[5-6]。
血液透析是維持尿毒癥患者病情的重要手段,其效果理想,而動靜脈瘺的作用十分明顯,如其發(fā)生血栓、堵塞等情況,則會影響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療,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分析其原因,導致動靜脈瘺發(fā)生血栓的原因主要包括動靜脈瘺自身因素、患者因素、病情因素和護士操作因素等,而通過加強健康教育、加強培訓及提高專業(yè)技術水平、病情觀察及給予相應治療等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動靜脈瘺血栓的形成,避免發(fā)生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