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鳴(山西工商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62)
在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等重要賽事的推動下青少年運動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背越式跳高具有快速的技術特征,且能與力量完美地結合起來,使技術動作表現出很高的效率,注重充分挖掘運動員速度素質的潛力。因此跳高應當以快速力量為基礎,以速度訓練為核心,抓好基本技術訓練。本文著重對學生背越式跳高的教學與訓練方法探討,對促進提高青少年背越式技術有著借鑒作用。
以山西工商學院訓練隊的背越式跳高訓練方法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山西工商學院圖書館查閱與課題相關的文獻,并加以整理與歸納;通過互聯(lián)網瀏覽并整理與研究相關的信息。
(2)觀察法。
對山西工商學院訓練隊的背越式跳高技術訓練過程進行觀察。
(3)數據統(tǒng)計法。
對山西工商學院訓練隊的背越式跳高訓練過程中易出現錯誤技術環(huán)節(jié)進行統(tǒng)計,將收集到的數據用Excel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進行了常規(guī)的統(tǒng)計處理。
(1)助跑技術的錯誤統(tǒng)計。
表1 助跑技術的錯誤統(tǒng)計 統(tǒng)計人數:50人
通過對山西工商學院學生背越式跳高過程中助跑技術的錯誤統(tǒng)計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到結果如表1所示。在背越式跳高過程中助跑不沿弧線跑的有5人,所占百分比為10%,助跑節(jié)奏不對的有40人,所占百分比為80%,起跳環(huán)節(jié)錯誤的的有13人,所占百分比為26%,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背越式跳高概念模糊不清,部分學生的心理素質不佳,其中教師的示范動作不規(guī)范,使學生產生錯誤的動作表象,從而形成了學生學習技術動作的準確性。
(2)起跳技術的錯誤統(tǒng)計。
表2 起跳技術錯誤統(tǒng)計 統(tǒng)計人數:50人
通過對起跳技術錯誤環(huán)節(jié)的統(tǒng)計,分析得到結果如表2所示。重心過低的有17人,占總人數的34%,提早倒肩的有26人,占總人數的52%,起跳腿與擺動腿不協(xié)調的有35人,占總人數的69%,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起跳技術概念,沒有按照弧線進行助跑,對起跳動作不嫻熟。
(3)過桿技術的錯誤統(tǒng)計。
通過對過桿技術錯誤環(huán)節(jié)的統(tǒng)計,分析得到結果通過調查可知,側身過桿的有15人,占總人數的30%,坐著過桿的有39人,占總人數的78%,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沒有掌握過桿技術的的動作要領,教師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沒有強調學生注意垂直起跳、仰頭、挺髖等技術動作,還有些教師沒有系統(tǒng)專業(yè)的學習知識,給學生帶去技術上的曲解信息,使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
(1)助跑技術的訓練方法。
①助跑技術的要點
背越式跳高采取的是弧線式助跑,這是背越式跳高優(yōu)越性體現之一。掌握曲線助跑曲率的變化,掌握好起跳前的傾斜角度,對于充分的起跳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②助跑技術訓練時的練習方法
a.弧線節(jié)奏跑練習,重點練習學生弧線助跑的身體形態(tài)和助跑節(jié)奏;
b.全程助跑練習,在保證助跑速度的前提下強調助跑的節(jié)奏與身體形態(tài)以及由直線進入曲線過渡的能力;
c.短道彎道跑練習,提高弧線跑的速度素質。
(2)起跳技術的訓練方法。
①起跳技術的要點:
使運動員獲得適當的身體重心騰起角度,在起跳的瞬間使運動員獲得最高的身體重心,并得到較快的起跳垂直速度,以便使身體重心的騰起高度達到最高。騰起初速度與騰起角是增加跳高高度的關鍵。為加快學生起跳時的起跳速度,應該減小膝蓋彎曲的幅度,以使得水平速度得到充分的保持。起跳時起跳腿要求積極有力的蹬地,軀干在離地的瞬間幾乎與地面垂直,此時起跳腿的蹬伸方向應在身體重心的外側,以產生過桿時所應具備的旋轉沖擊力。
②起跳技術訓練時的練習方法:
a.原地蹬擺練習
學生在進行此練習時應該扶好肋木等支撐物,起跳腿在前,擺動腿在后,擺動腿屈膝折疊向內,斜上方擺動,起跳腿迎合著伸直,異側手臂上提,髖關節(jié)前頂,拔腰頂肩,起跳腿與擺動腿的配合要協(xié)調,而且要將動作做充分。
b.小弧線兩步起跳技術練習
小弧線兩步起跳技術的練習,主要練習腳踏跳、擺動腿和兩臂的擺動以及身體姿態(tài)的控制,要求擺動腿積極主動地向前擺動。
c.小弧線四步助跑練習
小弧線四步助跑起跳練習,主要練習在保持良好身體的身體姿態(tài)和助跑節(jié)奏的前提下快速起跳的能力,在練習中應注意一下助跑的節(jié)奏。
d.全程助跑起跳摸高練習
全程助跑起跳摸高練習,主要練習在全程快速助跑的前提下全力起跳的能力。要求蹬擺的配合要協(xié)調一致,助跑節(jié)奏感強,起跳迅速有力,動作連貫。
(3)過桿及落墊技術的訓練方法。
①過桿及落墊技術的要點
過桿是指從起跳離地到兩小腿過桿的階段。過桿有兩個過程,一是功桿階段:是指在起跳結束后身體借助弧線助跑的離心力向橫桿上方騰起的過程,是以頭頸部為沖擊軸向橫桿上方騰起并完成背對橫桿的旋轉過程。二是過桿階段:是指運動員越過橫桿的過程,當運動員頭部超越橫桿后,肩背放松,頭部積極后仰等完成桿上“橋”的動作。落墊是指運動員過桿后身體重心下落到身體著地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要在挺髖的基礎上,大腿帶動小腿加速向后上方甩腿,使整個身體脫離橫桿,然后低頭含胸,以肩背著墊,并借過桿旋轉力順勢后翻,做好緩沖。
②過桿及落墊技術訓練時的練習方法
a.原地倒肩練習
主要是體會身體在過桿時各個肌肉的感覺,要求背對海綿墊站立,挺髖后仰,兩臂屈肘外展。此項練習對于剛剛接觸背越式跳高的學生形成良好的過桿動作有著重要作用。
b.原地背越式跳高練習
要求背對海綿墊站立,距離大概是自己前臂的長度,雙腿屈膝半蹲,然后向上起跳,起跳后要求挺髖挺胸,肩背后倒,做出橋型動作,然后大腿帶動小腿積極回收,低頭含胸,以肩背著墊。學生在練習時可以利用橡皮筋當做橫桿進行練習。
c.兩步助跑跳上矮高臺成仰臥練習
兩步助跑跳上矮高臺成仰臥練習,同樣體會身體各部位的肌肉感覺。而且將起跳技術與助跑技術結合,以便提高整個跳高過程的連貫性。
d.弧線助跑背越式練習
弧線助跑背越式練習是跳高技術的完整練習,可以提高技術動作的完整性和連貫性。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應注意助跑的節(jié)奏,起跳騰空時的動作以及動作之間的銜接。
跳高的專項訓練是指“速度素質訓練”和“力量訓練”。
(1)速度素質訓練。
跳高運動員的速度素質包括位移速度、動作速度和反應速度。在訓練中應結合跳高技術特點,重點發(fā)展跳高專項速度素質。
①位移速度的訓練
位移速度練習也就是提高運動員跑步的速度,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練習:
a.短道直道跑練習,可以直接提高運動員的位移速度;b.短道彎道跑練習,提高運動員在彎道情況下不減速的能力;c.由彎道跑過渡到直道跑練習,提高運動員有直道進入曲線跑的過渡能力。
②動作速度的訓練
將已經成型的技術動作重復進行練習以提高熟練程度,加快動作。
③反應速度訓練
a.做一些能夠提高反應速度的游戲;
b.按照教師發(fā)出的信號進行反應,要求口令由慢到快逐漸提高;
c.各種變換速度和節(jié)奏的練習。
(2)力量素質練習。
由于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期,所以在力量訓練過程中盡量要少使用負重大力量練習。所以,以下提出的訓練方法都沒有涉及到負重訓練。
①跳深練習
從臺階上連續(xù)向下跳的練習方法,運用運動員自身的體重在向下跳的過程中的重力作用,刺激肌肉中的彈性成分。著地時以前腳掌著地,膝關節(jié)角度為140°-150°,膝關節(jié)角度盡量保持不變,以便保持肌腱等彈性成分所受的刺激強度。
②臺階跳
將一條腿踩在臺階上,另一條腿在臺階下,然后做兩腿交換跳,注意上身保持正直,盡力向上跳。
③原地向上連續(xù)膝觸胸跳
首先成站立姿勢,然后盡力向上跳起,屈髖屈膝,盡量用自己的的膝蓋觸及胸部,注意上體保持正直。
④單足交換跳
在田徑場內進行5-10級的單足交換跳。
(1)做為體育教師在教背越式跳高之前首先要對背越式跳高的原理及技術要點進行學習,正確的掌握背越式跳高的技術要點和訓練方法對提高學生跳高技術正確掌握有著重要作用;
(2)在訓練過程中應采用合理正確的訓練手段與方法,及時正確的心理指導對提高學生的跳高成績有著重要作用;
(3)對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學生的教學訓練要多進行心理上的引導和及時的錯誤糾正,在力量訓練中盡量要少采用負重大力量訓練;
(4)教師的示范動作應以圖片,影像對學生進行技術上的正確指導,提高體育教師本身專業(yè)素質,達到對學生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使學生盡量少產生錯誤的動作表象;
(5)學校應該安排幾名專業(yè)的教練員,只有系統(tǒng)的教學才能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其中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