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習。隨之而來的就是補課機構數(shù)量的直線增加。 升學所帶來的課業(yè)繁忙,學習任務的加重,讓父母想到的第一個解決辦法就是補課。本課題以沈陽市中學生補課為例來探究課外補習真正意義上的作用,并努力探究學生們對補課最真實的想法。
關鍵詞:補課 "沈陽中學生 "補課作用
近年來,課外補習成為了中學生的學習常態(tài)。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正是補課現(xiàn)象愈演愈烈的催化劑。伴隨著補課機構的增加,補課種類的多樣化,面對這樣的多種選擇,使我們早已忘記補課的原始含義。補課真的會得到我們想要的回報嗎?或許說僅僅是一顆心理上的鎮(zhèn)定劑?那么補課對學生成績的真正影響成為值得我們討論的一個話題。
由補課的定義我們了解到,它是社會上存在的一種形式,出現(xiàn)于大中小學之間。補課本應是一個正常的存在。然而,現(xiàn)今社會卻存在著大量的違規(guī)補課行為,其表現(xiàn)形式為學校和教師與學生在非常規(guī)教育時間,以有償服務的方式補課,補課內容也以應試內容為主。所謂補課是對我們所學知識的空缺之處進行彌補,補課早已不是單純的補習,而是增加任務量。補代表著補缺失、補不足?,F(xiàn)在很多補習班都是大班課,然而補習老師并不能深入的去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并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現(xiàn)在社會上還會出現(xiàn)提前學習新課內容的現(xiàn)象,這樣的現(xiàn)象可以說是與補課背道而馳的。 人們把補課看的過于重要,補課在人們心中已經不僅僅是補的作用,它已經搶奪了學校應該承擔的義務。 所以說如今意義上的補課已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補課。
目前,我國至少有400000家培訓機構。根據(jù)《國家教育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2017年的數(shù)據(jù),全國各級學校513800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18900所。這意味著,義務教育學校數(shù)量僅是培訓機構的一半。基于對本課題的更深一步研究,我們對沈陽市四所不同層次高中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了補課情況調查。對于是否在校外參加補習這一問題,20中學、120中學、11中學、170中學同學有參加校外補習這一情況的概率分別是93.44%、91.67%、80%、84.38%。由此可見對于現(xiàn)在的家長來說無論孩子成績的高低,只要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條件下,都會選擇讓孩子去參加補習班。同時據(jù)統(tǒng)計學生選擇以補課機構的方式進行補課的概率高達71.3%。
隨著學生們補課的科目增加,補課上的花銷也隨之增加。補課給父母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據(jù)我們調查這四所學校的學生每個月在補課上的花銷在2000元-6000元不等,更有甚者達到6000元以上。 這樣算下來一個學生一年補課費用至少要24000元,多者要達到72000元,這對很多家庭來說并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高昂的補課費成為普通家庭的一座大山。 然而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即使在這種學生肩負著補課的壓力,家長面對著經濟上的負擔的雙方面強壓下,通過補課學生的成績并沒有得到很大的改善。 也就是說補課與學生的成績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問卷中還提到當大多數(shù)同學不參加補習班時同樣作為學生的你是否還會參加補習,結果顯示69.4%以上的同學會選擇不參加補習班。 這個數(shù)據(jù)表明多數(shù)學生們對補課是持有否定態(tài)度的,學生們選擇補課大多數(shù)是處于跟風狀態(tài)。
很多的家長和孩子對于補課的評價是費時、費力、費錢。現(xiàn)在社會上的補課,對家長來說是他們尋求的一個心理安慰。家長們攀比心強,希望孩子們的成績能在短時間得到質的飛躍,他們認為只要把這個錢花出去孩子的成績就會得到改善。補課對孩子來說更是他們上課不聽講的理由,有了補課機構他們把補課機構放在首位,有問題找補課老師而不是學校老師,顛倒主次。如此一來,他們對于補課機構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由于補課占用了孩子們的大部分課余時間,因此補課成為的抑制了孩子們的個性發(fā)展的一大強有力的殺手。
孩子是父母的期望,也是國家的未來。為了讓每一給孩子都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長大,我們應該從根本上減輕孩子們的負擔,適當?shù)难a習對孩子們來說有助于他們成績的提升,然而給孩子施加過重的補課壓力其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補課的真正意義在于“補”而不是“加”。改變當前人們對于補課的真正理解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參考文獻
[1]詹云華,普通高中學校補課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