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根管治療中運用早期根管口擴大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行根管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數(shù)字隨機法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采用標準不銹鋼K銼進行根管預備,而觀察組則采用手用ProTaper根擴系統(tǒng)根管預備,對比分析兩組效果。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單根管預備時間短,且根管治療滿意度高,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同時,兩組的術后疼痛情況對比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臨床上將手用ProTaper根擴系統(tǒng)運用在根管治療中效果顯著。
關鍵詞:根管治療、手用ProTaper根擴系統(tǒng)、臨床效果
臨床上在對根尖周病和牙髓病進行治療時,根管治療是常用的一種方法,雖然效果較好,但是在磨牙根管治療中,往往因為根管形態(tài)變異大、根管數(shù)量多等導致術后反應大、操作時間長、操作難度大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本文對手用ProTaper根擴系統(tǒng)運用在根管治療中的臨床價值進行了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間收治的行根管治療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60例。對照組年齡21-46歲,平均(33.6±12.5)歲,其中32例為女性、28例為男性,共70顆恒磨牙,40顆為下頜、30顆為上頜;觀察組年齡22-47歲,平均(33.8±12.6)歲,其中34例為女性、26例為男性,共72顆恒磨牙,41顆為下頜、31顆為上頜。兩組的磨牙顆數(shù)、性別等資料比較無區(qū)別(P>0.05)。
1.2方法
1.2.1根備前準備
術前對患者進行X線攝片檢查,明確根管形態(tài)和數(shù)量,常規(guī)去齲和開髓后,拔髓,運用10號或8號鎳鈦K銼對根管進行探查,使根管保持通暢,并且通過X線片和Root ZX根尖定位儀明確根管工作長度,然后開始計時,直到完成根備。
1.2.2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預備根管時,采用手用ProTaper根管擴大系統(tǒng),首先運用Sx將根管口擴大,運用S1擴展根管冠部,然后運用成形銼S2對根管的中1/3段進行預備。需要注意的是,每根針進入根管出現(xiàn)阻力時,按照順時針方向進行180°-270°的旋轉,使其移動至根尖方向對牙本質進行切削,再逆時針旋轉對器械進行松解,上述操作重復兩次后,對器械進行清潔。同時,按照這一方法,運用F1、F2以及F3預備根尖區(qū)的1/3,明確主尖銼后,對器械進行更換,運用生理鹽水和30ml/L過氧化氫液進行交替沖洗,預備根管后,運用Ca(OH)2糊劑進行封藥。
1.2.3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根管預備方法,即以逐步后退法依號遞增順序運用不銹鋼K銼預備根管,直到40號,其余操作與觀察組一致。
1.2.4根管充填
根管封藥7d后進行檢查,若局部黏膜無壓痛、無紅腫,無明顯叩痛,封藥完整,且根管內沒有出現(xiàn)滲液,則及時行根管充填,即將根管預備結果作為基本依據(jù),與X片相結合,選擇主尖,使根充物與根尖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為0.5-2.0mm,然后運用標準牙膠尖和糊劑按照常規(guī)方法進行充填。完成充填后,給予患者X線片檢查,對根管充填和預備效果進行評價。
1.3觀察指標
分別記錄兩組的單根根管預備時間,并且評價根管預備滿意度:①滿意。根管無偏移,根管形成根端小、冠方大的連續(xù)錐形,且流暢度和錐度均較好;②不佳。有圓柱狀根管出現(xiàn),根管改變走向,形成臺階,且流暢度和錐度較差。同時,對患者的術后疼痛情況進行評價:①0級。無任何疼痛感;②1級。疼痛感較輕,可以忍受;③2級。疼痛明顯,需要降低咬合或運用止痛藥緩解疼痛;④3級。劇烈疼痛,且合并局部腫脹,其中2級和3級為急性反應。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軟件分析,運用t和X2檢驗組間計量與計數(shù)資料比較,以P<0.05表示有差異。
2 結果
2.1兩組根管治療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單根管預備時間為(5.78±0.45)min,短于對照組的(6.92±0.64)min,且觀察組55例滿意、5例不佳,滿意度為91.67%;而對照組45例滿意、15例不佳,滿意度為75%,組間對比有差異(P<0.05)。
2.2兩組術后疼痛情況對比
觀察組的急性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在根管治療中,根管預備是其中的一個基本前提,并且良好的根管預備應該在對根管進行清理的基礎上,使根管保持原有的位置和形態(tài),形成連續(xù)錐形、根尖小、冠方大的根管形態(tài),從而有助于充填根管。在早期根管口擴大中,不銹鋼擴大針是常用的一種工具,但是具有尖端有切削力、錐度小、彈性差的缺點,并且容易出現(xiàn)根尖孔敞開、根尖偏移等問題,影響治療效果[1]。而ProTaper鎳鈦根管擴大系統(tǒng)作為一項新技術,其韌性好,具有較好的抗變形性,能夠使根管維持良好的形態(tài),并且具有可變的螺旋角度,能夠使根管壁與器械的接觸面積減少,使器械的彈性得到改善,從而使切削效率提高[2]。同時,ProTaper鎳鈦器械的銼表面采用連續(xù)多錐度設計,尖端比較平緩,可以變對根管壁造成損壞,不容易出現(xiàn)臺階,并且其形變記憶較強,可以順應根管形態(tài),符合解剖結構,可以預防根管偏移,確保治療效果[3]。
綜上所述,臨床上將ProTaper鎳鈦器械運用在早期根管口擴大中,不僅可以縮短根管預備時間,還能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治療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賀于奇,許志強,邱著文,鄭德春.數(shù)字口腔手術顯微鏡聯(lián)合ProTaper在磨牙根管治療中的臨床效果評價[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8,33(02):210-212+234.
[2]張芳,馮超,徐寶華,杜猛.顯微鏡下上頜第二磨牙髓室底形態(tài)和根管數(shù)目的臨床研究[J].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2014,12(05):281-284.
[3]王奕,朱恩新.早期根管口擴大在根管治療中的應用[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3(0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