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對慢阻肺合并肺結核臨床特點進行細致的分析,為早期診治提供更好的建議及依據。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慢阻肺合并肺結核病患300例為研究對象,均分為三組,比較每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的異同以及其他指標差異,如營養(yǎng)學指標、感染指標。結果:第一組發(fā)熱、盜汗的百分比高于第二組,并且咳嗽、咳痰、胸悶的百分比大于第三組;第二組病患的體質指數、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紅蛋白數據均高于第一組,第一組淋巴細胞數值最高,第三組血紅蛋白數值最高;第二組C反應蛋白以及紅細胞沉降率數據較第一組低,并且第三組淋巴細胞數據高于第一組,結果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肺結核臨床主要癥狀是慢阻肺癥狀,但常伴隨發(fā)熱、盜汗等臨床癥狀,臨床診斷以及治療時應該對多種資料和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并且在治療過程中需要補充一定的營養(yǎng)物質,促進病情更好的康復。
關鍵詞:慢阻肺;肺結核;早期診治;臨床特點
引言:
隨著全社會人們意識的覺醒和生活水平的提升,疾病的治療與健康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心問題。慢阻肺合并肺結核等疾病日益成為人們健康的一大殺手,其臨床特點的分析以及早期的診斷和治療存在諸多問題,但是困難和挑戰(zhàn)對于醫(yī)學的發(fā)展來說同樣也是機遇,不斷加強和深入臨床研究,促進患者病情更好的控制和發(fā)展??偟膩碚f,面對疑難雜癥,在建立絕對的信心的基礎上,堅持專業(yè)、客觀,經驗與具體的指標相結合,一定能開辟出一條通往康復的道路。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病患30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占68%,女性占32%;年齡在59歲—76歲之間,平均年齡68.7歲。將選取的300例病患隨機分為一、二、三組,每組100人,三組在男女比例以及年齡分布上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調查研究三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的異同以及其他指標的對比,如營養(yǎng)學指標、感染指標[1]。
1.3統(tǒng)計
運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處理以及分析。
2 結果
2.1三組患者臨床癥狀調查與研究
下表可見,三組病患的臨床癥狀存在一定的差異。第一組患者臨床癥狀最顯著的是咳嗽、咳痰、胸悶,其次是發(fā)熱、無力、盜汗,不常見的是胸疼、咳血。第二組患者的臨床癥狀中最顯著的是咳嗽、咳痰胸悶,其次是發(fā)熱、無力、胸疼,比較不常見的是咳血、盜汗。第三組患者的臨床癥狀中比較顯著的是咳嗽、咳痰、發(fā)熱,其次是胸疼、胸悶、無力、咳血、盜汗。綜上所述,三組患者的臨床癥狀非常相似,但仍可見第一組發(fā)熱、盜汗的百分比高于第二組,并且咳嗽、咳痰、胸悶的百分比大于第三組。
2.2 三組患者營養(yǎng)指標調查與研究
下表可見,第二組病患的體質指數、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紅蛋白數據均高于第一組,第一組淋巴細胞數值最高,第三組血紅蛋白數值最高。
3 討論
隨著肺結核風險的增加和患病率的增長,慢阻肺患者的死亡率也在逐年增長。醫(yī)療目前面臨著由于二者癥狀非常相似造成延誤治療、錯過最佳治療時期的現象,這對于患者的康復來說是極大地損失[2]。經過調查與研究,肺結核臨床主要癥狀是慢阻肺癥狀,但也常伴隨發(fā)熱、盜汗等癥狀,臨床應該對多種資料和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只有更加嚴密、全面的檢查結果以及數據的支撐才能更好的避免臨床診斷失誤的出現。對于患者來說,他們由于對醫(yī)學專業(yè)知識的缺乏導致盲目就醫(yī),但作為醫(yī)生,一定要在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和記錄患者的癥狀,并根據細微的差距辨別不同的情況。并隨著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將實際與理論相結合,杜絕盲目臆斷,確保根據檢驗的指標以及患者客觀的癥狀做出更加正確的診斷。除此之外,在治療過程中病患需要注意補充一定的營養(yǎng)物質,促進病情更好的康復[3]??偟膩碚f,面對慢阻肺合并肺結核臨床特點分析及早期診治要不斷在學習、研究、實踐中總結經驗,掌握方式方法,切實為了患者的病情和利益出發(fā),為患者早日康復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蕾,周銳.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臨床特點及治療[J].醫(yī)學美學美容旬刊,2015(3):254-254.
[2]李運江.32例慢阻肺合并肺結核的臨床觀察[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5(6):31-31.
[3]王波.呼吸內科中慢阻肺合并肺結核診斷治療臨床探究[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7(25).
[4]魏紅萍.慢阻肺并發(fā)活動性肺結核31例臨床特點及漏誤診分析[J].醫(yī)藥與保健,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