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急診科低鉀血癥患者焦慮情緒的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報告1例急診科低鉀血癥患者焦慮情緒的護理干預個案。結(jié)果 在臨床上,10天后,低鉀血癥患者病情明顯恢復,好轉(zhuǎn)出院;在護理上,患者無護理相關(guān)并發(fā)癥發(fā)生;以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為標準,其入院前總評分為21~28分(有明顯焦慮);入院后3天評分為7~14分(可能有焦慮);入院后7天評分為0~7分(無焦慮癥狀);同時其治療配合度、用藥依從性較之入院時有明顯提升。結(jié)論 對急診科低鉀血癥患者施以護理干預措施,可顯著提高臨床治療狀況,緩解其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臨床效果頗為明顯,因此,可以廣泛實踐與應用。
關(guān)鍵詞:急診科;低鉀血癥;焦慮情緒;護理干預;應用效果
1.引言
鉀是維持人體正常新陳代謝、心肌收縮等生命活動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對維持人體酸堿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長期服用利尿藥物、堿中毒、鎂元素缺乏或出汗不致等都會引起體內(nèi)鉀元素的流失,因此,人體需每日補充一定量的鉀元素,以防體內(nèi)鉀元素流失,引發(fā)低血鉀癥。人體內(nèi)正常的血清鉀為3.5~5.5 mmol/L,當血鉀濃度﹤3 mmol/L時為重度低鉀,極有可能引起心率不齊、頭昏眼花、全身無力等狀況;而當血鉀濃度一旦﹤2 mmol/L時,則會減小肌肉興奮度,進而導致心肌無法順利完成收縮與舒張,引起心衰,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臨床上對此多采取藥物補充鉀元素,對于鈉、鎂等元素缺失的患者,應予以補充鎂元素,及時糾正其水和電解質(zhì)紊亂狀況。
2.病歷簡介
患者,男,38歲,因嘔吐、納差3天、陣發(fā)性心動過速,于2018-06-30,14:50,收入我院急診科,現(xiàn)病史:心跳過速且心率不齊、全身乏力、雙下肢麻木,既往有高血壓史,以“低鉀血癥”收治急診觀察區(qū)。入室時生命體征:T:36.5℃,P:64次/min,R:22次/min,BP:145/70mmHg;??茩z查:腹軟,胃腸脹氣,腸鳴音2次/min,四肢肌力3級,并伴有四肢麻痹;輔助檢查:血鉀為2.8mmol/L,心電圖檢查:ST段改變,U波出現(xiàn),T波低平[1]。
3.護理方法
3.1建立靜脈補鉀通道:迅速開放靜脈通道補鉀立即執(zhí)行補鉀計劃,在進行靜脈刺穿時,應選用粗大靜脈,用5%糖鹽水500ml加入10%氯化鉀15ml輸入,并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嚴密觀察心率、心律的變化及心電示波情況;有文獻報道糖鹽水或生理鹽水溶劑補鉀,可減輕疼痛,所以,補鉀溶劑可采用生理鹽水、5%葡萄糖鹽水、5%葡萄糖交替使用;鉀溶液滴注速度以每小時滴入氯化鉀1.0 g,液體濃度為0.3%;為了避免鉀溶液輸入引起血管痙攣而疼痛,甚至靜脈炎的發(fā)生給患者帶來的不適,影響患者情緒,征得患者同意給予經(jīng)外周靜脈中心靜脈置管(PICC),確保鉀溶液的順利輸入和便于搶救。此外,還可同時給予口服氯化鉀,指導其加入果汁中服用,可改善苦澀口感。
3.2病情觀察:低鉀血癥對心肌、橫紋肌等電興奮組織的應激性有著重要的影響。當血清鉀降至2.5mmol/L以下容易產(chǎn)生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等嚴重癥狀;還可影響神經(jīng)肌肉、腎臟、胃腸道等系統(tǒng)功能,出現(xiàn)呼吸肌麻痹時可危及生命。因此,要加強病情觀察,嚴密進行心電監(jiān)測,觀察心率、心律、血壓及心電圖變化,尤其是QRS波群形態(tài)的變化;準確監(jiān)測尿量和腎功能,每小時計算尿量1次;患者即使無明顯呼吸肌受累表現(xiàn),也應給予有效的呼吸道保護,密切觀察呼吸及脈搏氧飽和度情況。
3.3用藥護理:低鉀血癥陣發(fā)性心動過速患者搶救時病情復雜多變,所用藥物品種較多,所以,可建立2條靜脈通道,1條用于各種搶救藥物應用,另1條用于輸入較高濃度鉀;由于鉀離子是致痛因子,其對血管壁內(nèi)膜的刺激使支配血管的神經(jīng)興奮,引起血管收縮甚至痙攣,致使血流速度減慢,鉀離子濃度相對較高而引起局部疼痛,當較高濃度快速補鉀時患者疼痛更加劇烈,因此,在條件允許并征得患者同意后,可建立1條中心靜脈置管;注意用藥順序,加強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
4.結(jié)果
護理結(jié)果:無護理相關(guān)并發(fā)癥發(fā)生,以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為標準,患者入院前總評分為21~28分(有明顯焦慮);入院后3天評分為7~14分(可能有焦慮);入院后7天評分為0~7分(無焦慮癥狀);且患者治療配合度、用藥依從性較之入院時有明顯提升[3]。
臨床結(jié)果:10天后,低鉀血癥患者病情明顯恢復,好轉(zhuǎn)出院。
5.討論
在本文1例急診科低鉀血癥患者護理干預的個案研究中,患者無護理相關(guān)并發(fā)癥發(fā)生,以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為標準,其入院前總評分為21~28分(有明顯焦慮);入院后3天評分為7~14分(可能有焦慮);入院后7天評分為0~7分(無焦慮癥狀);同時其治療配合度、用藥依從性較之入院時有明顯提升;且10天后,低鉀血癥患者病情明顯恢復,好轉(zhuǎn)出院,這說明,對急診科低鉀血癥患者施以護理干預措施,可顯著提高臨床治療狀況,緩解其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臨床效果頗為明顯,因此,可以廣泛實踐與應用[5]。
參考文獻:
[1]王琳.護理干預對急診科低鉀血癥患者焦慮情緒的緩解作用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8,205:220-221.
[2]夏連香,謝愛榮,李曉紅.優(yōu)質(zhì)護理干預對于急診科低鉀血癥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7,2434:189-191.
[3]肖海雄,楊翠美.護理干預對急診科低鉀血癥患者焦慮情緒的緩解作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3:179+186.
[4]郭秀娟,何長街,葉東文,劉斌.優(yōu)質(zhì)綜合護理對緩解急診科低鉀血癥患者焦慮情緒的作用[J].中華衛(wèi)生應急電子雜志,2016,204:258-260.
[5]賈璦閣.急診科低鉀血癥患者焦慮情緒的護理干預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5:12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