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科學教育活動對于提高幼兒的科學研究能力很重要,幼兒對各種事物都很好奇,所以,進行科學教育活動可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在進行科學教育活動要著重關注幼兒的研究能力和動手能力。教師不要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要讓幼兒親自去實踐,操作。通過對幼兒進行提問讓幼兒進行思考。
【關鍵詞】科學教育活動;幼兒;探究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165
教師通過開展科學教育活動來與幼兒積極互動,培養(yǎng)幼兒的優(yōu)秀品質??茖W教育活動作為幼兒園的活動之一,它與其他活動相比,它更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更加的鼓勵幼兒去親自探究,所以,探究不僅僅是科學領域的研究方法而且還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最根本的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提高科學探究能力。本文闡述了什么是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特點以及提升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什么是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
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主要是一種萌芽式的探究能力,也就是說,幼兒對周圍的事物提出疑問,通過對觀察事物發(fā)展的變化進行探究,根據觀察得到的結果進行分類排序。學會運用一些簡單的工具來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最后觀察數(shù)據,找到規(guī)律,得出結論。前期注重提高的是動手操作能力,后期是提高幼兒的分析理解能力。而且在分析理解的過程中,可以與其他人一起交流合作,分享自己的想法,這樣也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團結合作意識,學會傾聽別人的觀點。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往往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一個活動,因為可以自己動手,幼兒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想動手操作。
二、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特點
(一)內容的生活化
幼兒因為年齡的限制,生活經驗有限,所以,教師在進行科學教育活動時就要與幼兒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因為如果有較高的科學性,幼兒是沒有辦法理解的。所以,將幼兒的生活和科學教育活動相結合,通過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在原有生活經驗中加入科學探究。例如,對生活中動植物的觀察,對天氣現(xiàn)象提出疑問,并了解是如何產生的。往往是這些貼近生活的東西更能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
(二)材料的具體化
幼兒在最開始時以具體思維為主,還沒有接觸抽象思維,所以,在進行科學教育活動時,要將具體的東西給幼兒看,例如,在練習常見的水果時,要將真正的水果給幼兒參考。這樣的話比圖片的效果更好一點。
(三)過程的自主性
大多數(shù)幼兒都有很強烈好奇心,更喜歡動手操作,他們喜歡在操作的過程中了解事物和觀察世界,進而學會思考問題。因此,要教師要給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給他們操作的時間和空間。而且幼兒的思維是跳躍性,他們通常會在短暫的時間從一個問題轉化到另一個問題,而且是不相關的問題。所以,幼兒會在科學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出現(xiàn)思維的碰撞和跳躍。這時,教師就要注意正確引導幼兒思考問題,并要耐心的解答幼兒的問題。
(四)表達的多樣性
幼兒所了解的文字有限,幾乎不會用文字太表達,他們更喜歡用圖畫、圖示、動作和數(shù)字來表達。因此,要保護幼兒的想象思維能力。鼓勵和支持幼兒在科學教育活動中運用多樣的方式來表達。更加可以在這過程中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及提起質疑并加以思考。
三、提升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著重提高幼兒的探究方法,避免以傳授科學知識的主要目標
近年來出現(xiàn)了一些不好的情況,很多的科學教育活動不論是在內容還是目標設計中,都是以傳授知識為主,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只是強調對知識的理解和記,而忽視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其實,科學教育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科學知識,還能幫助他們發(fā)展理解能力,最終給幼兒確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提高科學核心素養(yǎng)。對于幼兒來說,探索本身就比知識重要,在科學探索中,教師通過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讓他們體會到探索的艱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保留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幼兒對問題提出疑問,然后,教師進行解答。最好是能夠延展。教師必須從小就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不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更要注意對幼兒價值觀的培養(yǎng)。嚴格設計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在幫助幼兒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樹立對科學正確的態(tài)度。
(二)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讓幼兒主動接受知識
現(xiàn)在很多的科學教育活動都是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幼兒被動接受,教師只是指引幼兒前進的方向,幼兒才是主體。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一味地去講課,幼兒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不高,那么學習效率也不會好的。針對這一現(xiàn)狀教師要適量的縮減課堂目標,給幼兒多一點時間思考和互相交流的機會,要樹立幼兒的主體地位。在學習的過程中,幼兒可以自己設計整個實驗,全程自己動手操作加深印象,在總結的時候,互相討論交流。這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形成傾聽的習慣。教師也不要輕易否定幼兒的想法,應該多鼓勵他們動手嘗試。
(三)多鼓勵和支持幼兒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大多數(shù)的教師對幼兒的評價都偏結果性,但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更有價值。所以,教師應該注重過程中的評價。盡量不要用“正確答案”來阻擋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思維。而且,教師在組織科學教育活動時要有針對性的提高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幼兒園的教育目的應該是靈活多變的,而不是束縛幼兒思維。培養(yǎng)優(yōu)秀品質要從下抓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科學教育活動時,要遵循以上幾個方面來提升幼兒科學探究能力,從而推動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柴淑珍. 幼兒園科學教育中幼兒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2]仝夢冉. 幼兒教師科學教育觀念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7.
[3]孫英敏.科學教育活動有效提升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3(07):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