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隨著科技和經(jīng)濟的持續(xù)進步,小學教育已經(jīng)逐漸變成目前我們國家十分重視的對象之一。課堂提問是一種應用率最高的方式。提升提問的準確性和合理性,可以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同時還能對其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然而,當前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提問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必須采取合理措施進行處理。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提問;優(yōu)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098
在當前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講互動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成為教師新的教學手段之一。在學講過程中,學生能夠成為教學的主體,對自己的學習形成一定的管理作用。同時,在此過程中,由于小學生自身能力的不足,在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了解時,通常只能夠了解到表層的含義,從而影響了自身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適當?shù)貪B透提問教學,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分析,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一)提問缺乏目標性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也開始注意到問題教學的重要性以及有效性,也會適當?shù)貫閷W生提出一些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問題。但是,當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卻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自我思考時間,使得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只能夠停留在表面,缺乏一定的目標性以及落實性,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效率。
(二)提問缺乏答案性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提問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結合這一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時,都會存在忽視學生答案的情況。當其提出問題后,針對于學生回答思路的準確性并不關心,甚至會對學生形成忽視,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三)提問缺乏靈活性
在傳統(tǒng)的提問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都會存在一定的禁錮性,只會結合自己的理解以及教學輔助材料進行提問,引導學生回答一些能夠直接找到正確答案的問題,使得學生的理解受到限制,從而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以及其自身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優(yōu)化的相關策略
(一)注重問題與教學內(nèi)容之間的緊密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語文教材是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主要依據(jù)。因為小學生的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應用有限的素材拓展教學的效果,以此在不增加學生學習壓力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在進行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注意問題與教材之間的緊密性,不要提出一些與教學內(nèi)容無關的問題,影響學生的學習思維,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質量。
比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時,就可以結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首先,在正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化的閱讀,并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對文章的結構進行劃分。當學生完成閱讀活動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問題。比如,“邱少云最終選擇了哪一條路?”“邱少云是如何吸引敵人的目光的?”“你從邱少云的身上都學習到了哪些品質以及道理?”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二次閱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問題的答案,以此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注重問題與教學時間之間的合理性
在當前的小學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校所采用的課時時間限制都是45分鐘。對于小學教師來說,在教學的過程中,其不僅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了解掌握,同時也要對學生的紀律進行管理,所以能夠應用到教學提問的時間十分有限。因此,在正式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一定要進行詳細的課程備案,全面考慮教學的情況,在合理的地方引入教學問題,以此對學生形成引導,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一篇新課文之前,可以鼓勵學生進行預習工作。在正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合提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能夠回憶起教學的內(nèi)容,從而提升教學的效率;再比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寫作時,可以融合提問的形式幫助學生完善寫作的大綱,以此降低學生的寫作難度,從而提升寫作的質量。
(三)注重問題與學生主體之間的關聯(lián)性
在教學提問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也能夠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以及學習興趣。但是,在引導學生進行問題回答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自身的主體性,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以及空間,保證學生能夠找出自己的答案。此外,在進行提問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給予學生表達的機會,不要只關注學習成績較高的學生,而是應該一視同仁,盡量保證每一名學生都有闡釋的機會,即使這堂課沒參與上,在下一堂課也應該對其進行提問,以此保證學生自身的學習熱情。
(四)注重問題自身所能夠形成的拓展性
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不同。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古詩詞填空以及一些選擇題之外,其他的問題并沒有一個限定的答案。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形成一千個哈姆雷特,在不同的角度上,所有的答案都有自己的道理,也都是“正確”的。因此,在結合問題教學法引導學生開展語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注意到這一點,尊重學生的回答,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發(fā)散性思維。此外,在進行提問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適當?shù)靥岢鲆恍┚哂型卣剐缘膯栴},以此加強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比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盧溝橋烽火》時,就可以為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比如,“除了七七事變之外,你還知道其他那些與國家戰(zhàn)爭相關的事件嗎”或者“如果當時你在盧溝橋上,你會選擇怎么做呢?”以此對學生形成拓展,豐富學生的認知范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開展教學提問的目的并不只是幫助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化地管理,使得學生能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同時,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也能夠對學生形成一定的引導以及指導,使得學生能夠深入地對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意識以及學習質量,推動自身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注重融合多樣化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有效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慶元.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優(yōu)化策略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144+146.
[2]孫紅艷.談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優(yōu)化策略[J].才智,2018(30):165.
[3]閆聰.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優(yōu)化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