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在素質教育廣泛推廣的過程中,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也備受重視和關注,已經(jīng)成為落實素質教育以及培養(yǎng)小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學科。小學科學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對小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以及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有效的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難以提升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所以要想更有效的貫徹和落實素質教育,教師需要對科學教學的方法進行合理的選擇和創(chuàng)新,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科學課程的教學需求,合理的選擇教學方式和方法,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選用策略[1]。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方法;選用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028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學科學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其根本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和提升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從而為我國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更多的人才。要想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要合理的選擇教學方法,目前教師所應用的教學方法并不合理,甚至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上就存在缺陷和不足,所以如何選擇有效的科學教學方法已經(jīng)是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重要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促進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良好發(fā)展,才能保證小學生能夠得到更全面的學習和進步。
一、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現(xiàn)狀分析
(一)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性以及學習的積極性
目前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從而影響了科學的教學效果,難以發(fā)揮出科學這門學科的育人功能。最明顯的問題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小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課堂依舊是以教師自身為主體,小學生只能被動學習,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得不到發(fā)揮,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受到了打擊,課堂的教學效率也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教學方法的選用缺乏科學依據(jù)
在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選擇教學上往往根據(jù)自己的主觀判斷或者喜好來選擇教學方法,完全忽視了小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認知規(guī)律,甚至也沒有及時的調整教學方法,一直使用同一種教學方法,這種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小學生對科學的學習更加的反感,學習熱情和動力也得不到培養(yǎng),教學效果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二、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選用策略
(一)培養(yǎng)小學科學教師良好的教學理念
小學科學教師是實踐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也是決定著小學科學教學方法能否得到良好踐行并取得理想教學效果的重要角色。因此想要選用良好的小學科學教學方法,首先要將小學科學教師的教學理念作為一個首要突破口。小學科學相關教育教學部門要重視對小學科學教師教學思維和理念的良好培養(yǎng),對于小學科學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應該對其不足之處進行明確的指點,并將新型教學理念的相關內容對小學科學教師作簡要的講解培訓。在一定時間段之后可以通過臨時聽課等方式來對小學科學教師對新型教學理念的理解和其教學方法的踐行效果做出檢驗,這樣可以實時了解小學科學教師新的教學方法的踐行情況,以便于小學科學教師及時改進、選用新的小學科學教學方法。
(二)豐富教學方法
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征,科學教師應該豐富教學方法的形式,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賦予科學課堂教學更多的活力和趣味。因此,科學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具體來說,科學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實驗教學的積極作用,選擇一些恰當?shù)男⌒蛯嶒炦M行教學。比如,現(xiàn)場測量溫度、觀測溫度的變化情況。從中分析出影響溫度變化的因素,并對其成因進行科學的認識。這種小型實驗方便操作,安全性高,還能夠提高科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的氛圍。小學生在動手參與科學實驗的過程中,能夠對科學知識有直觀的認識,從而形成更加深刻的記憶和理解。這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科學教師還可以組織課外興趣活動、帶領學生參與科學競賽、參觀科學博物館等來豐富小學科學的教學方法。
(三)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
科學教育中,教師要有效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出新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的想象。教師要精心的設計問題,鼓勵學生勇敢的提出新問題并且進行有效的猜想,教師要為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供必要的時間空間,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也可以引導學生對問題提出自己的假設結論,然后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思維,積極的進行思考,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在學習《電產(chǎn)生熱》這節(jié)課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將電池的正負極用一根鐵絲連接起來,并且用手摸一摸,手上會有什么感覺,有的學生感覺上并不是很明顯,但有的學生卻說感覺自己的手非常的燙,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手很燙的學生用了三節(jié)電池進行實驗,證實了電產(chǎn)生熱的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尊重學生的疑問,在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時候,教師應該給予大力的表揚,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行為。
(四)加強小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小學科學是一門需要學生進行一定程度實踐的靈活性學科,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選用中,小學科學教師可以適當?shù)胤攀职颜n堂的主體地位交給小學生去做,而不是單一的小學教師使用多種不同類型的教學方法來將小學科學知識教授給小學生。通過安排小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相關的小學科學知識探索,既能夠幫助小學生加深對小學科學知識的認識理解,也可以實現(xiàn)不同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有效應用。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科學教學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想象能力、動手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很大的作用。作為小學科學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逐漸提升小學科學教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丁正吉.試論小學科學教學方法選用策略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No.550(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