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外身穿毛料大衣,手插在兜里,氣宇軒昂地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吸引了周圍所有人的目光……這是1978年皮爾·卡丹第一次來中國。
1979年,中國大陸剛剛開放,大街小巷,滿眼還都是軍綠色,在中國推銷服裝、籌辦時裝秀并非易事。精明的皮爾·卡丹很快便預見了這個東方文明古國所蘊藏的商機。不久,皮爾·卡丹便設計出一系列中國題材的服裝,甚至舉辦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國外品牌的時裝展示會。
服裝觀摩帶來強烈視覺沖擊
1979年4月,新華社記者李安定接到外貿(mào)部門通知,說法國服裝設計大師皮爾·卡丹應邀首次訪華,將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一場服裝觀摩會。
在一個臨時搭起的T型臺上,皮爾·卡丹帶來的8個法國模特和4個日本模特,在流行音樂的伴奏下扭胯擺臀邁起了貓步。那些身著聳肩衣裙、神態(tài)放松的高挑美女,與臺下穿著藍灰制服、屏住呼吸的中國觀眾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李安定后來撰文描述了觀摩會現(xiàn)場的一個細節(jié):當一個金發(fā)美女面對觀眾停住腳步,突然興之所至地敞開對襟衣裙時,臺下的人們竟像一股巨浪打來,身子齊刷刷向后倒去。
就在李安定要就這次表演發(fā)一篇簡短的消息時,《參考消息》刊登了一篇香港報紙的評論,大意是國人連衣服都穿不上,還看什么時裝表演。文章傳遞出有關領導對時裝表演和模特的不容,有關此次表演的消息只好就此擱置。
選出的模特全部來自基層
1981年10月,皮爾·卡丹準備在北京飯店舉行的首次面向公眾的服裝表演做準備。首先要做的是挑選模特。
當時的選角過程聽起來像是“街頭運動”:看到有個漂亮的姑娘或者小伙,就過去,先把自己介紹一番,再把模特行業(yè)介紹一番,最后問人家愿不愿來試試。
北京的模特表演隊最終挑選出來的一二十人,幾乎全部來自基層。有賣蔬菜的、織地毯的、賣水果的、還有紡織女工。他們每天晚上集中在一起,接受來自巴黎的兩位專業(yè)教練的指導。很多人對家人和單位隱瞞了真相,只能用請病事假的辦法保證訓練。
1981年10月,經(jīng)過幾個月專業(yè)訓練后,文革后中國第一批模特就要在北京飯店登臺表演。表演取得了超乎尋常的成功?!爸袊e辦時裝表演”的消息第二天占據(jù)了很多國際媒體的頭條位置。這場表演吸引了海外幾十家媒體到場,與幾無到場的國內(nèi)媒體形成了耐人尋味的對比。
隨后,皮爾·卡丹在中國的第一支模特隊宣告成立。接著又到內(nèi)蒙古、河北進行了一些表演,審批程序倒不是特別復雜,只是主管部門“叮囑”:“要注意作風問題。”
國家領導人觀看時裝表演
1983年4月,上海時裝表演隊來到北京,在由輕工業(yè)部主辦的五省市服裝鞋帽展銷會上做開場表演。14名模特在75分鐘的表演中,向800多名觀眾,展示了185套服裝。展示的服裝都有標號,觀眾可以按號現(xiàn)場購買。隨行的一位模特后來回憶說:“服裝第一天就賣到脫銷,后來打電話讓上海趕快運服裝過來?!?/p>
不過,李安定前去采訪,還是被擋駕了,說是否接受采訪還要向上級請示。隨后,上海時裝表演隊指派一位藝術指導接受采訪,這位舞蹈演員出身的藝術指導堅持用“表演員”來稱呼她們,而不是西方色彩濃厚的“模特”。
李安定后來回憶說,他用“和這位藝術指導一樣的謹慎和低調(diào)”,寫了一條消息。文中特別提到,表演“以中國民間舞蹈的步法為主,汲取國外服裝表演的某些長處,創(chuàng)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莊重、大方、健康、優(yōu)美的表演方法?!笨窟@樣的“中國特色”,這條首次宣布中國有了時裝表演的新聞在新華社順利發(fā)出,并被國內(nèi)外媒體廣為采用。
幾天后,上海時裝表演隊接到中南海的邀請,去進行匯報演出。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了演出。至此,時裝表演在中國獲得最高層的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