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比分析肺結核合并嚴重呼吸衰竭患者應用有創(chuàng)與無創(chuàng)序貫機械通氣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對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6例肺結核合并嚴重呼吸衰竭患者進行研究,依照隨機法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3例。對照組患者予以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觀察組患者予以無創(chuàng)序貫機械通氣治療,統(tǒng)計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脫機時間。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93.9%)高于對照組患者(72.7%),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脫機時間為(4.1±1.1)d,短于對照組患者的(5.6±1.3)d,差異顯著(P<0.05)。結論:肺結核合并嚴重呼吸衰竭患者應用無創(chuàng)序貫機械通氣治療的臨床效果更加確切,可有效縮短脫機時間,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與借鑒。
關鍵詞:肺結核;呼吸衰竭;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無創(chuàng)序貫機械通氣
肺結核合并嚴重呼吸衰竭等并發(fā)癥時,病死率非常高,極大的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現今,臨床主要采用機械通氣方式進行治療,而不同機械通氣方式的治療效果也不同。為此,本文現對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6例肺結核合并嚴重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分析,對比有創(chuàng)與無創(chuàng)序貫機械通氣治療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6例肺結核合并嚴重呼吸衰竭患者進行研究,依照隨機法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3例。對照組中,女患者16例,男患者17例;年齡范圍50~76歲,平均為(62.5±4.7)歲。觀察組中,女患者15例,男患者18例;年齡范圍50~77歲,平均為(62.8±4.8)歲。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抗感染、心功能改善、平喘、祛痰、水電解質紊亂糾正等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予以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即逐步調整同步間歇指令通氣頻率,使其降至5次/min。當壓力支持通氣降至5~7cmH2O時,維持4h,脫機拔管。觀察組患者予以無創(chuàng)序貫機械通氣治療,即在出現肺部感染控制窗后,拔出導管,給予經鼻面罩通氣。然后,取患者半臥位,面罩由三角帶固定,根據患者呼吸調整壓力支持通氣、吸入氧濃度,直到呼吸頻率<28次/min,動脈二氧化碳分壓在45~60mmHg之間,動脈血氧分壓在65~90mmHg之間。同時,加用3~5cmH2O呼氣末正壓力,減少吸氣功能損耗。當患者病情穩(wěn)定之后,逐漸降低壓力支持通氣水平,間斷性延長停機時間,給予鼻導管吸氧,一直到完全脫機。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脫機時間。脫機成功標準:患者持續(xù)72h自主呼吸穩(wěn)定,無需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病灶徹底吸收,動脈二氧化碳分壓在45~60mmHg之間,動脈血氧分壓在65~90mmHg之間;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減輕,病灶部分吸收,動脈二氧化碳分壓、血氧分壓控制穩(wěn)定;無效:患者未滿足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據,用百分率、( )形式分別表示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并分別給予卡方與t值檢驗,當P<0.05時,提示兩組比較差異顯著。
2.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93.9%)高于對照組患者(72.7%),差異顯著(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脫機時間
觀察組患者脫機時間為(4.1±1.1)d,短于對照組患者的(5.6±1.3)d,差異顯著(t=5.0599,P=0.0000<0.05)。
3.討論
肺結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結核病類型,具有發(fā)病急、病因復雜等特點,臨床癥狀主要有消瘦、納差、乏力、盜汗等,部分患者伴有咳痰、咳嗽、咳血、胸痛等癥狀。對于肺結核合并嚴重呼吸衰竭患者來說,如果治療不及時,就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臨床中,機械通氣是一種常用的治療呼吸衰竭的方法,但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中,易導致患者出現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F今,隨著無創(chuàng)通氣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臨床呼吸衰竭治療中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具有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療效顯著、易于接受、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等優(yōu)勢。
本文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脫機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由此可以看出,與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相比,無創(chuàng)序列機械通氣治療的臨床效果更加確切,與相關文獻報道[3]基本相符。無創(chuàng)序貫機械通氣是一種以壓力支持通氣模式為主的治療方式,可有效縮短有創(chuàng)通氣時間,避免再次氣管插管,不僅確保了患者通氣,降低了有創(chuàng)通氣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還不會損傷患者自主呼氣,有助于幫助患者克服氣道阻力,提高肺泡通氣能力,改善肺部氣體分布,促進氧氣向血液中彌散,進而減少無效腔氣量,促進肺部氧合。除此之外,無創(chuàng)呼吸機可通過雙水平氣道正壓提供壓力,有助于調節(jié)呼吸壓力水平,達到了擴張氣道、改善通氣功能的目的,臨床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肺結核合并嚴重呼吸衰竭患者應用無創(chuàng)序貫機械通氣治療的臨床效果更加確切,可有效縮短脫機時間,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與借鑒。
參考文獻:
[1] 劉秋月,張宗德,駱寶建,等.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經機械通氣治療的預后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7,14(23):99-102.
[2] 羅萍,唐浩開,羅細玲,等.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運用于肺結核合并嚴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6,3(06):103-104.
[3] 陳廷憲.有創(chuàng)和無創(chuàng)序貫機械通氣治療肺結核并嚴重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對比[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7,38(04):4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