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是作文的基礎(chǔ),觀察是我們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變成文章的橋梁。葉圣陶先生說過:“在實際生活中養(yǎng)成精密觀察跟仔細認識的習(xí)慣,是一種準備工夫,不為寫文章,這樣的習(xí)慣也得養(yǎng)成。如果養(yǎng)成了,對于寫文章大有益處。”寫文章就是寫生活。觀察的過程,就是積累的過程。只要我們對周圍的事物認真觀察,就會眼界開闊,增長知識;會激起我們對生活的熱愛。許多實踐證明,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從觀察起步的。
那么怎樣觀察事物呢?
一、觀察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觀察事物的時候,要善于抓住特征,不但要抓住表面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要抓住本質(zhì)方面特征。本質(zhì)方面特征更能反映事物的特點,更能反映我們對事物的認識的深刻性。
實際生活中,對人、事、物、景、自然等不同類別的事物,由于它們的性質(zhì),存在狀態(tài)和活動方式有著明顯的差別。觀察時,抓住它們各自的特征并不困難。例如,在觀察人物時,只有深入、細致地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在寫作文時才能準確、形象地描寫人物的外貌。課文《金色的魚鉤》在描寫“老班長”外貌特征的變化。在剛剛進入草時,“老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布滿皺紋,兩鬢都斑白了?!痹诮咏莸剡吘壍臅r候,老班長卻“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下去”。但他“還一直用飽滿的情緒鼓勵著我們?!蔽闹羞@幾處對老班長不同的外貌特征的描寫,表現(xiàn)出這位老紅軍戰(zhàn)土為了革命事業(yè),為了三位小戰(zhàn)士能活著走出草地,他獻出了自己全部的身心,這說明“老班長”有著高度的革命責(zé)任撼和舍已救人的精神。由此看來,對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描寫,不但可以把人物形象逼真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還可以有力地表現(xiàn)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觀察要抓住重點
在觀察活動中,我們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某個事物的各個部分,又找出其特征,但這一切不等于說在觀察過程中,對每個局部都平均使用力量。在全面觀察的基礎(chǔ)之上,應(yīng)確定觀察的重點。一般說來,事物的主體,是要重點觀察的。因為一個事物不論它有多復(fù)雜,總有一個重點部分是它的主體,在觀察過程中,我們要下大力,仔細分析,研究事物的主體,只要能夠準確地把握住主體部分的特征,我們就可以說是認識某個具體的事物了。如以《我喜愛電視機》為題進行觀察,我們除了要看清電視機的大小、樣子、外殼顏色,最主要的是觀察電視機的屏幕,因為小屏幕,使我們不出家門便知天下事。所以,觀察中應(yīng)把這一內(nèi)容作為重要。我想類似這樣的事例是很多的。著名作家瑪拉沁夫在《旅行家樹》這文篇文章也是這樣抓住重點對旅行家樹進行描寫的:
在非洲腹地的布隆迪共和國訪問期間,在我們居住的一座潔白的小樓門前,有兩棵大樹,婀娜,翠綠,秀氣極了。那樹的形狀,不同于一般的樹木,它沒有枝丫,沒有碎葉,在結(jié)實而修長的樹干上生出長長的堅硬的闊葉,而那闊葉也不像一般樹葉那樣向四周擴散,它只向兩側(cè)伸展,看去就像開屏的孔雀,又像展開的扇面。
從文中可以看出旅行家樹是一種有特色的樹。因為它葉子奇特。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把觀察葉子做為重點,首先作者注意到旅行家樹的葉子直接長在樹干上,而不像一般的樹,葉子長在枝條上;其次,這種樹的葉子奇特, “堅硬的闊葉”。說明樹葉厚而硬,向兩側(cè)伸展, “而不像一般的樹葉那樣向四周擴散”。寫作時抓住重點——奇特樹葉,就把這種樹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了。使沒有見過這種樹的人,看了這段文章,也能想象出這種奇特的樹了。由此可見,只有抓住觀察的重點,才能達到觀察的目的,描寫事物才能更加形象。所以,觀察中應(yīng)把這一內(nèi)容作為重點。
三、觀察要注意順序
觀察要講究順序,寫的時候,思路才有條理。一般地說,觀察事物,分觀察靜態(tài)和觀察動態(tài)。一個事物處在靜止狀態(tài),有利于我們看清它的全貌和細節(jié)。觀察靜物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縱向觀察,有從整體到局部或從局部到整體觀察,有從外向里或由里向外的觀察等等。課文《小花鹿》中有這樣一段:
小花鹿,可真討人喜愛。圓圓的腦袋上,一對粉紅色的小耳朵向上豎著,仿佛在傾聽周圍的動靜。臉上嵌著兩只明亮的眼睛,透藍的眼眶中,那圓溜溜的大眼珠還真有神采呢!一張小嘴微微撅著,像是在跟我說話。小花鹿的身體是桔黃色的,上面還有大紅色的梅花斑紋,它那條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翹著,顯出一付調(diào)皮的樣子。
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按照從前到后的順序,對小花鹿的頭、臉、身子、尾巴的順序進行觀察的,觀察后再按照這個順序?qū)懗鰜恚褪埂靶』埂边@個可愛的玩具形象地出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給讀者留下了清晰的印象。
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對上述的幾種觀察方法,有時可以單獨使用,但很多時候,需要把這幾種方法結(jié)合起來綜合運用,才能得到觀察的效果。
觀察事物的發(fā)展變化,觀察事物不但要觀察靜態(tài),還要仔細觀察動態(tài)。我們只有把一個事物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事物的運動狀況觀察清楚,才能在表達時寫得具體,生動,活靈活現(xiàn)。
四、觀察時要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
在細致觀察事物的基礎(chǔ)上,張開想象的翅膀,根據(jù)眼前的所見、所聞,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是寫好作文的一種好方法。采用這種辦法,不僅能使作文具體、生動、形象,而且可以展現(xiàn)很深的意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課文《長城》,作者在游覽了長城,領(lǐng)略了長城的氣魄雄偉之后,聯(lián)想到了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情景來,這一聯(lián)想不僅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而且也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更加充實、生動。又比如:深秋時節(jié)觀察楓樹,霜染楓葉,格外秀美,人們很自然地產(chǎn)生聯(lián)想,想那紅紅的楓葉“如丹、如霞、如火……”
大自然和社會中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都是十分豐富的、復(fù)雜的。我們要想真正了解、認識某一事物或現(xiàn)象,是一個艱巨的過程。我們只有平時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才能為寫作積累豐富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