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賣白菜》是篇真實性的作者的經(jīng)歷回顧,顯而易覓幼年時候莫言經(jīng)歷過貧窮,這種貧窮使得賣白菜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小事,對于作者來說也是難忘的,整個故事的發(fā)展圍繞著窮苦的生活背景展開,賣白菜的過程中,穿插著我與母親之間的情感互動,穿插著買賣雙方之間的爭執(zhí)與分辨,展示出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的形象,同時也體現(xiàn)了那個年代里農(nóng)民生活的艱苦。這篇文章目前已經(jīng)收錄到眾多版本的語文教材中,給予了現(xiàn)代學生多重情感上的沖擊,期間情感的錯位又發(fā)人深省,令人讀之回味無窮。
關(guān)鍵詞:賣白菜 多重情感 錯位
《賣白菜》雖描寫的語言平實,但情感十分真摯,通過對過往陳舊記憶的解封,依據(jù)賣白菜這樣一個平淡無奇的故事做出詳細的描繪,摻雜復雜的情感認知,自然而然的借助情感的多重錯位,展現(xiàn)了貧窮、饑餓的舊社會帶來的痛苦,與母愛的交織匯總,情感與理性的錯位,莫言與買菜老太太的情感錯位,人物與讀者的情感錯位,以平淡的敘述,描繪出一段不平凡的過往經(jīng)歷,形成對人們層次化的情感沖擊,值得研究探討。
一、情感與理性的錯位
白菜是家庭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蔬菜,北方在冬季尤其愛屯白菜,大量的購置白菜過冬,但對莫言而言,白菜不僅是餐桌上飽腹的食物,是母親承諾在過年時包餃子的年夜飯,這種情感已經(jīng)逐漸的和現(xiàn)實理智出現(xiàn)了偏離,文章粗略的梗概梳理與細致的分析思考,是不同的體驗,當再次讀起《賣白菜》這篇回憶故事時,深切的感受到情感是怎樣一步一步的與理性的觀念出現(xiàn)錯位,我們在粗讀的過程中,體驗最深的應(yīng)當就是農(nóng)村家庭的貧苦與艱辛,這些都是字里行間不容忽視的,這種“貧窮”和“艱辛”,字里行間,處處皆是。母親在屋里翻動著家里的事物,母親在找什么?要在“破布頭爛線團”中找,從接下來的作者描述中,可以看到母親是在找錢,我們細細的思考,母親是把錢藏起來了嗎?想要把錢找出來才去翻動家里的東西嗎?也不盡然,母親實際上知道家里是找不出錢來的,不然也不會“苦著臉”“心事重重地走來走去”。那為什么還要找?那么母親又是抱著怎樣的一番情緒去翻找呢?從一個貧苦的家庭視角對情境進行設(shè)身處地的思考:大概莫言的母親是抱有了一絲僥幸的心理罷了!可惜沒有,這點希望也不過是一點幻想!她的做法只是內(nèi)心矛盾的一種展示,家里已經(jīng)山窮水盡了。這也就循序地引出了本文的核心內(nèi)容,為什么母親執(zhí)意要把白菜賣掉。因為,實在是沒有辦法了。理性來說不過是幾顆白菜,賣掉了還可以換一些其他的錢財物資來過年,而莫言顯然對白菜這樣的死板物什有了超脫對平常事物的理解,仿佛賣掉的不是白菜,而是莫言處之已久的良友,這種珍愛與珍惜之情使得莫言無法接受要賣白菜這個事實,在情感與理智的錯位交纏中,又夾雜著“母親不讓我哭”, “以一種溫暖的腔調(diào)與我說話”這樣的教育矛盾,但反而更體現(xiàn)了母愛的真實性。
二、“我”與買白菜的老太太之間的情感錯位
情感之間的交錯位置變幻多集中于人與人的交流中,那么上述說道我與白菜兩者之間的情感交錯,就不得不提高白菜買賣過程中人物之間的情感互換。老太太為什么那么挑剔、精明?肯定有人直言不諱,是的,她就是那樣的性格罷了,但深處去想,一個人的性格也受到他生活的背景影響,老太太本身就是窮苦出身,從小耳濡目染的就是如何去斤斤計較,如何想辦法的讓自己占便宜,讓別人吃虧,哪怕只是一分一毫的偏差都不能有,因為貧窮,她的眼界心胸如此狹窄。而這一部分并沒有描繪老太太是怎樣貧窮的,讀者卻能夠基于故事的發(fā)展直接的聯(lián)想到有關(guān)貧窮的字眼。老太太實際上是生活中某一類人的代表,這種人物之間的反差使得人物的形象也變得無比立體生動。
三、人物與讀者之間的情感錯位
“我”做了一件不誠信的事,多算了一毛錢,那個年代的農(nóng)村買賣中,相信經(jīng)歷過的人回想起當時的情境,這樣的事情并沒有什么新鮮的,且經(jīng)過上下文的故事梗概敘述,相信讀者在面對這樣不誠信的問題上,也并不會去批判“我”,這種錯位源于何處呢?原因之一想必是當下誰都不會把一毛錢放在眼里;原因之二也就是重點的部分,讀者在閱讀的時候已經(jīng)自然的將“我”置放于弱者的地位,此時對弱者滿是同情,對老太太卻滿是鄙夷不屑,對于“我”這個“弱者”來說,“哭”才能宣泄出他面對生活的無助,“哭”是一種情緒的宣泄,也是緩解。
面對外人,比如老太太。他的反應(yīng)是無禮、惱火、強硬和報復。作者借助錯位想要表達的是:貧窮并沒有讓堅強的母親痛苦,反而是“不誠信”成為“我”成長路上,最為愧對母親的事,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來“終生難忘的聲音”。種種的錯位與關(guān)系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的聯(lián)通內(nèi)容,以讀者情緒的不斷動容,彰顯了人類情緒的豐富性。
四、結(jié)束語
初讀《賣白菜》,梳理了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感受到的是母親的堅強、生活的不易、老太太的刁鉆、“我”的絕望,再次閱讀又有了不同的體驗,在平淡無奇的故事梗概下,錯位的情感給人以心靈的沖擊,由淺入深的研究下去,便能從文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
參考文獻
[1]謝苗.跟隨中職語文學習以賣白菜為例分析對比中凸顯的母親形象[J]中華少年,2016(31).
[2]肖培東.品讀細節(jié)體味文本內(nèi)涵和人物情感賣白菜教學思考[J]江蘇教育,2017(19):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