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書明理,是學生培養(yǎng)的一個基本目標,也是自古以來教育對人的基本要求。知書明理,其字面意思就是有文化、懂禮儀。知書,要求人們多學習、多讀書,以此獲得更多的文化知識。閱讀便成了人們學習的基本方式。
古人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小學生來說,上好閱讀課是最為關鍵的,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往往是在教師的引領下開始的。因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能夠采用多種有效的方法與策略抓好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充分激發(fā)出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其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現(xiàn)狀
由于年齡尚小,識字量還比較少,低年級學生閱讀一些漢字量較多的文章還比較困難。因此,很多教師和家長就會忽視低年級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殊不知,閱讀興趣應從小開始培養(yǎng),我們可以抓住低年級孩子的心理與年齡特點對其進行有目的的訓練,比如讓他們閱讀一些圖文并茂、帶有故事情節(jié)、能夠激發(fā)其閱讀興趣的繪本,并使其從閱讀中逐漸汲取更多的道理與文化知識。
二、促進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方法與策略
教學是具有很強目的性的,閱讀教學更應做到有的放矢,要讓孩子能夠在閱讀中獲取知識,明白道理,提升閱讀能力。為了更好地促進低年級學生進行有效閱讀,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教育智慧,采用多種方法與策略讓閱讀教學更有效果。
1.有的放矢,做好預設
語文教師在設計低年級閱讀課的方案時,要能夠緊扣閱讀教學目標進行,依據(jù)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特點,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導學案的預設。在閱讀課堂的目標預設中,要能以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為抓手,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想閱讀、會閱讀。
2.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有的教師認為,“文題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所以會讓學生思考文題中哪些詞語最為關鍵,以此激發(fā)學生對文章的思考與想象,以問題為引領將學生帶入到懸念中去,激發(fā)其閱讀的興趣。也有的教師會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來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生活情境,促進學生更好地閱讀。
比如,在學習《江南》一詩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與詩中意境相符的畫面:各種各樣的小魚兒在蓮葉間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荷花婀娜多姿,碧綠的荷葉在陽光照射下顯得更加蔥郁。學生們看到這樣的畫面,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在公園里看到的魚兒、蓮花,不禁陷入遐想,再進行閱讀便能讀出詩的意境來。
3.讓角色扮演成為學生閱讀的催化劑
表演是孩子的天賦,尤其是年齡尚小的孩子,他們好動,善于模仿。因此,在低年級的閱讀學習中,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充分調(diào)動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生動表演,將靜態(tài)的文本動態(tài)化,學生便能夠更加直觀而形象地感知內(nèi)容,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有效地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
例如,在閱讀《狐假虎威》一文時,語文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然后讓善于表演的學生分角色進行表演和示范,接著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
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教學是一門藝術,是充滿童真、帶有挑戰(zhàn)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需要語文教師具有較高的閱讀教學技巧。在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能夠讓學生從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短小文章漸漸延伸至中篇、長篇閱讀,使其逐漸從“讀”到“說”——想說、要說、會說,使他們的語文閱讀積極性更加強烈,閱讀的興趣更加濃厚,進而更加喜歡體驗閱讀帶來的無限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