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是從三年級開始的,并且寫作教學對于語文成績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能夠加強小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但是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對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提升起到阻礙作用。因此,研究當下小學生寫作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探討了當今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當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沒有寬廣的閱讀量,不注重知識的積累
寫好語文作文的基礎是有一個很好的詞匯量,你必須得有一個很寬廣的閱讀量,這樣在寫作的時候才能夠在腦海中搜索到自己想要的素材,從而完成這篇作文。但是,對于大部分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并沒有一個很寬廣的視野,他們所學到的語文知識也僅僅是限于書本上的知識而已,課外的一些知識他們基本都不會有所涉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沒有注重學生這方面知識的發(fā)展,教師只會注重學生對課本知識的了解情況。正是這樣的做法給小學語文寫作課程的開展增加了難度。學生在沒有知識積累的情況下進行寫作,要寫出一篇好的作文無疑也是很有難度的,很多學生可能想破了腦袋也寫不出一篇作文,久而久之,學生對寫作就會產(chǎn)生厭惡的情緒,寫作水平也會下降。
沒有開闊學生的寫作思路,不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
大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也沒有開闊小學生的寫作視野。小學生本來閱讀的文章就少,沒有足夠的閱讀量,也沒有很多的生活、學習閱歷,限制了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提升。他們在寫作的過程中也只能生搬硬套,一個小例子重復多次的出現(xiàn),嚴重缺乏學生本該有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學生練習寫作的機會較少
長期以來,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升并沒有受到很大的關注。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往往只注重對語文基礎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升,甚至于有的學校安排了寫作課也會被語文教師改成基礎知識課,學生能夠進行寫作練習的機會是少之又少。這種做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問題的解決對策
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廣泛的閱讀
要想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先要豐富他的閱讀量,教師在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興趣愛好、認知水平等給學生介紹一些讀物,引導他們豐富自己的課外閱讀量。教師還需要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可以建立一些閱讀比賽等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或者可以給他們播放與閱讀有關的視頻,讓學生用看電視的方法提升自己的閱讀量,這樣,讀書也便成為了一種享受,學生也會更愿意去做這件事情。在進行廣泛閱讀的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擁有自己特別的摘抄本,鼓勵學生去積累優(yōu)美的語句。在日常的教學中,也要鼓勵學生注重積累,好的語句值得我們學習,而且積累得多了,學生寫起文章來也行云流水了,對寫作的信心和興趣也都會有了。
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yǎng)
每個人都擁有著不同的真實情感、真實感受,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將自己心里的所思所想所感融入文章之中,這樣你的作文必然是獨一無二的。在此之前,教師要對學生展開個性化的培養(yǎng),就是學生在針對于某一主題進行寫作時,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和作者能夠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由此激勵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文也必定是優(yōu)秀的。就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圍繞“父親”題目寫作時,教師可以先分享自己所感受到的父愛的畫面,然后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父親是如何愛他們的情景。學生可能會回憶父親為自己遮風擋雨、和自己聊天談心等這樣的畫面,這樣學生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描寫父親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父愛了。這個是每個學生都感受到過的,他們在寫作的時候就會有自己的情感在其中,這樣寫出來的作文也就會情感充沛了。
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寫作的機會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受長期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對于它的重視程度不夠高,導致學生沒有足夠多的機會去練習自己的寫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擺脫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多給學生練習的機會,只有練得多了,寫得多了,才能寫得越來越好。
結語
小學語文寫作在語文這門課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有著很關鍵的作用,對于小學生來說,有良好的寫作能力能夠增強他們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在寫作的同時,還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來創(chuàng)作,對于自己的表達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本論文對小學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并且提出了幾種解決問題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