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是學生接受課堂教育的起點,在小學階段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個人行為。學困生作為教育的重點對象,小學教師有責任加強對其個人行為的約束與教育,然而小學班級學困生管理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阻礙了小學教師的班級管理工作。
小學班級中學困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生由于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較小,對事物的分辨能力不高,因此在學習中的自控能力相對較低,經(jīng)常會受到課堂外因素的影響,如果教師不加以教育,長此以往,一些學生就會養(yǎng)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中也經(jīng)常犯一些低級錯誤。比如在課堂中做小動作、亂講話、曠課等行為,有的學生甚至會發(fā)展成打架斗毆、網(wǎng)癮、偷竊行為的學困生。因此在小學階段要加強對于學困生的管理,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發(fā)展方向。在現(xiàn)階段,小學班級的學困生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教師的教育方法比較單一,偏重于批評教育。學生在出現(xiàn)學習問題或個人行為習慣問題時,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多樣性,僅采用批評教育的方法來糾正學生的錯誤,然而有的學生因為逆反心理對教師的批評指正較為抵觸,甚至會起到反作用。
第二,教師的差別待遇引起學困生的不滿,導致學困生公開違反班級制度。在教育生活中一些教師會對優(yōu)秀學生與學困生有差別待遇,在教育資源上僅照顧優(yōu)秀學生,對于學困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成績反而是漠視的態(tài)度,久而久之引起學困生的不滿,甚至會出現(xiàn)學困生公開違反班級制度的現(xiàn)象。
第三,學困生出現(xiàn)的一項重要原因在于課堂教育與家庭教育脫節(jié),教師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與家長的交流。在課堂教育中一些學困生學習能力較為優(yōu)秀,但是卻經(jīng)常惹事生非,教師僅注重對學生開展教育,忽視了與家長在學生教育問題上的溝通。
以人為本,完善教育方法
在小學班級學困生管理中,教師要不斷完善其教育方法,在教育過程中注重思想教育的藝術(shù),加強對小學班級中學困生的教育激勵。在小學班級中,小學生的心理年齡較小,直接、刺激性的言語會引起學生的抵觸,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采用以激勵為主,其他教育形式為輔的教育方法。教育過程中要注意語言的藝術(shù),盡可能地發(fā)掘?qū)W生的良好品質(zhì),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勇于表現(xiàn)自己,對于學生的不良行為要及時糾正,同時在課堂教育中可以采用物質(zhì)獎勵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最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教師的關(guān)懷,感受到思想教育中的人文溫暖,特別是在對學困生開展思想教育時,要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反思自我行為的原因及后果。
通過民主的方式,制定有效的班級制度
班級制度是學生在校園中學習、活動的準則,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遵守班級制度,通過民主的方式來構(gòu)建有效的班級制度,使學生明確自己的責任與義務(w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與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通過班級制度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行動方向與行為準則,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作為班級主人翁的地位,增強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班級認同感與集體榮譽感。同時通過這種民主的方式,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的溝通與交流,讓教師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與學生的差異性,在不斷的溝通中增強學生與教師的相互認可與理解。
提高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加強與家長的交流溝通工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個人職業(yè)素養(yǎng)影響教育效果,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注重教育的方法與內(nèi)容,能夠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學習方向前進。因此教師要明確自身的責任與義務(wù),通過學習、培訓等途徑不斷提升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教師要對學生開展思想教育的同時,也需要與家長及時溝通。教師作為課堂教育的教育者要對學生接受的其他教育有所掌控,家長作為家庭教育的教育者要明確自己的教育責任與義務(wù)。針對學生在校園中出現(xiàn)的問題與進步,教師可以采用家長會與家訪兩種方式與學生家長開展交流、溝通工作,家長會中教師要集中對家長宣講學生的集體表現(xiàn),對學生給予一定程度的肯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自豪感,另一方面通過家訪,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與學生、家長進行親切的談話,促進家庭教育與課堂教育的關(guān)系,同時通過這種方式提高教師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通過展現(xiàn)教師個人魅力增強對學困生的教育影響。
結(jié)語
本文通過對小學班級學困生管理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分析了小學班級學困生管理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從而提出通過完善教育方法、制定有效的班級制度、提高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加強與家長的交流溝通工作等三種方法來加強小學班級學困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