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教學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這是由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決定的。對學生的生命意識、責任意識以及人與自然和諧意識的喚醒與浸潤,是語文教師的責任和使命。為了讓學生關(guān)注生命,學會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教學內(nèi)容中蘊含的豐富的生命教育內(nèi)容,在教學中講究教學策略,準確把握生命教育的有利時機,拓展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渠道。
閱讀教學,樹生命之魂
指導課內(nèi)閱讀,發(fā)揮滲透生命教育的主陣地作用
選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應(yīng)該說大多都是文字雋永的名篇佳文。教師要善于挖掘蘊涵豐富的課文內(nèi)涵,篩選適合進行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把生命教育與閱讀教學進行有機融合。通過語言文字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人生的感悟,充分地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珍貴,收獲生命的真諦。
如《掌聲》這篇文章,讓腿有殘疾的小英走出困境,鼓起生活勇氣的,是同學們的掌聲。通過對文本的學習,學生在感悟同學間的友誼是多么美好的同時,也明白了“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的道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文本的理解,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經(jīng)歷,深入領(lǐng)悟文本中的情感,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在父母、親朋好友中的重要性,認識到人性中充滿溫度的親情、友情、愛情的可貴,認識生命個體存在的價值和地位,從而積極主動地挖掘自身生命的內(nèi)在潛能。
指導課外閱讀,拓展?jié)B透生命教育的廣闊途徑
在眾多的課外讀物和影視作品、科普作品中,具有強烈生命意識或涉及生命知識的不勝枚舉,教師要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閱讀。教師可結(jié)合教學進度和單元主題給學生開出具體書目,如:在教學《向命運挑戰(zhàn)》之后,及時推薦學生閱讀《輪椅上的夢》《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生命的故事》等書籍,進一步對學生進行熱愛生命的教育。鼓勵學生在課外讀海倫凱勒、讀張海迪、讀貝多芬,讓學生充分感受這些人對生命的熱愛之情。課外閱讀是汲取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的廣闊天地,那些充滿強烈生命意識的課外讀物一定會讓學生受益終生。
習作教學,立生命之本
習作是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一種重要的外化方式,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圍繞生命話題來抒寫,引導學生對自然界和人類的生命現(xiàn)象進行思考,嘗試去探索生命的規(guī)律、內(nèi)涵和本質(zhì),才更有利于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生命意識,更好地去實現(xiàn)人生價值,提升生命質(zhì)量。
以四年級下冊習作七教學為例。習作之前,筆者特意組織了一次體驗活動:殘疾人的一天。讓學生扮演肢體殘疾或是盲聾啞人,像他們一樣生活一天,然后寫下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在班上與同學交流。殘疾人生活的艱辛,學生有機會在活動中得以親身體驗,談起感受來不再無病呻吟。作文的字里行間,處處可見學生對生命的稚嫩思考。他們在慶幸自己是正常人的同時,能設(shè)身處地考慮他人感受。殘疾人積極面對生活的勇氣讓他們欽佩不已,都認為應(yīng)該珍惜每一天,珍愛生命,力所能及地去幫助生活中需要幫助的人。
實踐活動,展生命之翼
語文綜合性學習和課外實踐活動,為語文教學插上了兩翼,為學習主客體之間架起了聯(lián)系的橋梁,有利于內(nèi)化學生的認知,促進心理發(fā)展。通過開展有價值的實踐活動,有機滲透生命教育,可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生命的真諦。
小學語文的特殊學習部分——綜合性學習,它將學習空間延伸到課堂之外,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實踐為主要學習方式,圍繞一個主題來開展語文學習活動。以小學四年級下冊為例,在學生學習了《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觸摸春天》等課文后,可以以“熱愛生命”為主題安排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安排學生讀作品,觀影視,談啟發(fā),寫感受,也可以讓學生出手抄、電子小報,出班級板報、年段墻報等。還可以以“珍愛生命”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主題隊會、演講會、辯論賽、知識競賽等。
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安排一些與“生命”相關(guān)的課外實踐活動,如:安排學生養(yǎng)一盆花草或飼養(yǎng)一只小動物,通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照料、仔細觀察、認真記錄,再加上與教師、同學之間交流心得體會,他們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總能感受到生命誕生的驚喜,生命成長的不易,切身體會生命遭受傷害甚至凋零的痛苦,從而推物及人,在活動中體驗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的呼喚,幫助學生樹立在逆境中的頑強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總而言之,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在語文教學中蘊含廣泛、方式多樣。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教學智慧,準確把握教材內(nèi)容,根據(jù)生命教育的需要,對教材進行靈活處理,并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多渠道滲透生命教育,讓人生的美好情感與課堂同在,讓人性的光輝照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讓語文教學活動與人生發(fā)展緊密相連,與生命成長終生相伴。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科研基地專項課題“小學學科滲透生命教育的探索與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FJKYJD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