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謹
摘 要:對于每一位剛剛升入初中的同學來說,生物學是一門全新的學科,由于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來自牧區(qū),沒有初步的科技意識,在學習上難免會出現接受困難的問題。而隨著世界生物科技的迅速發(fā)展,許多新的內容不斷涌入到教材之中,如“基因工程、克隆技術、轉基因生物”等,他們有必要在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同時,能夠讓自己的知識和理論系統(tǒng)化、立體化,使自己的生物學素質得到全面提高。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本文試從趣味教學法的應用來加以闡述。
關鍵詞:農牧區(qū)初中;生物學教學;趣味教學法;應用
當前,中學生物學教學正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然而,由于中考不考生物學,有不少學生輕視生物學的學習,甚至把生物課看成負擔。在此情況下,怎樣從生物教學自身特點中尋找突破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搞活教學,提高質量,目前已成為我們生物學教師探索的課題之一。由此,筆者努力挖掘各種趣味因素,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fā)農牧區(qū)初中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使他們由被動的“要我學”轉變?yōu)橹鲃拥摹拔乙獙W”。
一、巧用佳句,提高興趣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贊美自然界的生物,由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二,插入其中,既可豐富教學內容,又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唐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頑強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詞“雙蛾來翩翩,慕此堂上燭,附炎盡何功,自取焚如酷?!卑扬w蛾的夜生活習性和趨光性描述的惟妙惟肖。此外,適當引用諺語,也能增強學生的興趣。例如,我引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來描述食物鏈的關系,通過“樹→蟬→螳螂→黃雀”這一食物鏈的有機聯系,引申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和能量轉遞過程,學生聽來有趣,簡明易懂。
二、巧設問題,誘發(fā)興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種生命現象及活動,揭開生命運動的本質、規(guī)律,這是剛剛升入初中的牧區(qū)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tài)。為此,筆者依據所教內容,結合他們的知識基礎,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質疑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巧妙地造成懸念,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種子和果實的形成》中,我先簡略介紹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種種、果實繁多,然后設問:“為什么一朵桃花能變成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為什么果實都結在開花的部位?”又如,在介紹《顯性基因遺傳和子代性狀》時,提出了“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雙眼皮或一單一雙,可子女卻是單眼皮?”這些問題的提出,必然引起學生的好奇,讓他們開動腦筋思索,積極發(fā)言,使他們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
三、巧講趣事,增強興趣
在動植物王國中,有著數不盡的奇聞趣事和探索不盡的奧妙。這些恰是學生極感興趣、樂于汲取的知識養(yǎng)料。結合生物學教學內容,筆者適當利用3~5分鐘時間,介紹一些植物的生活、繁殖特點,動物的覓食、爭偶、護幼、御敵的趣事。例如,物種間的競爭;鳥類的筑巢、育雛方式;猩猩、猴群的社群生活;獅子王國;奇妙的動物“語言”等等,通過教師形象的講述,學生聽來樂此不疲,充分感受到生物學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又如,在介紹《遺傳與變異》這一節(jié)生物學知識時,筆者先給學生講了一個小故事:美國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絕了許多風流瀟灑的公子哥們的追求,卻寫信向長相普通,不修邊幅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求愛。她寫道:“如果我們結婚,我相信我們的后代一定會像您那樣的聰明,像我一樣的漂亮?!闭垎枺骸叭绻麄兘Y了婚,她能夢想成真,遂其心愿嗎?”同學們幾乎同聲回答:“可能的?!薄盀槭裁茨??”同學們議論紛紛,雖答不全,卻對此都產生了濃厚興趣。
四、巧用競賽,以賽促趣
中學生爭強好勝心理特強,將“競爭機制”引入生物教學中,對激發(fā)學生興趣有極強的催化效果。對此,我嘗試了“課堂搶答積分制”,以學生的自然分組為單位,課堂提問或復習以每組輪流回答或搶答的形式展開,答對的為該組記分并當堂公布每組得分結果。課堂搶答,激發(fā)了學生顯示自我、爭勝好強的意識,人人積極思索,舉手搶答,課堂氣氛顯得異常活躍,學生的激情被激發(fā),每個學生積極參與,達到鞏固課堂學習的效果。
五、巧用語言,激發(fā)興趣
教師在講授生物學知識時,首先注重的是語言的科學性,但決不能忽視語言的藝術性,因為它是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可運用形象的比喻,把難以理解的問題變得通俗易懂。例如,筆者這樣比喻:分生組織——雨后春筍;機械組織——不屈不撓;輸導組織——藕斷絲連;保護組織——出污泥而不染,等等。事實證明,教師把生物學知識形象地表達出來,學生聽后余味無窮,且記憶牢固。
參考文獻:
[1]黃衛(wèi)華.生物教學中加強有效教學[J].中學生物,2008,(128):14-15.
[2]張玉軍.趣味性教學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N].學知報,2010,(01).
[3]劉愛峰.趣味性教學提高生物課堂效率.新課程(中學),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