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灝
摘要逢迎是現代職場中常見的一種員工向領導實施的印象管理行為,旨在獲得領導的“喜歡”,從而得到自身職業(yè)發(fā)展的機會。政治技能的高低直接影響員工逢迎行為獲得領導“喜歡”的幾率。員工的職業(yè)發(fā)展機會受其影響。
關鍵詞逢迎行為 領導喜歡 政治技能 職業(yè)發(fā)展機會
一、逢迎行為的作用
逢迎是指行為主體采取一定行為或策略(如抬高對象或貶低自己、贊成他人觀點、贈送禮物等)來影響他人,以便讓他人對自己形成較好的印象,增加他人對自己的接納程度。作為一種常見的印象整飾策略,逢迎的本質是一種社交影響行為,在職場中被廣泛應用,按照場景又分為職場內和職場外逢迎。
(一)職場內逢迎
職場內逢迎,顧名思義發(fā)生在工作場合內的逢迎行為,主要包括恭維領導的能力、氣質,俗話叫“拍馬屁”;表現出對領導的忠誠和追隨、唯命是從等。由于職場內,逢迎的主體和對象由于受到明確的角色定位,雙方的行為均受到職場規(guī)范的約束,受到同事的監(jiān)督。領導必須保持其“無私公正”、“兩袖清風”的正面形象,對下屬的逢迎行為會感到一種壓力;而下屬在職場內進行逢迎必須花費一定的情緒勞動去尋找合適的逢迎時機和方式,把握逢迎的程度,避免不恰當的逢迎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用更多的情緒能量來掩飾其逢迎的真實目的。長此以往,其容易產生情緒耗竭,降低工作績效,影響其職業(yè)發(fā)展。
(二)職場外逢迎
在工作時間之外實施的逢迎即為職場外逢迎。中國社會更看重關系、面子以及人情,而人情多是在非正式場合建立關系和發(fā)展關系的。職場外逢迎的表現形式有關心照顧領導工作外的生活;幫助領導及其親屬解決困難;建立與領導共同的興趣愛好,陪領導“玩”;辦理領導不方便直接出面辦理的事情等。在職場外,逢迎主體更愿意表現的是“做人”(搞關系)而不是“做事”(干工作)。逢迎主體和領導都有搭建自己“圈子”的欲求,而職場外逢迎促進和鞏固了這種“關系”、“圈子”,對職業(yè)發(fā)展產生影響。
二、領導喜歡的作用
領導對屬下的“喜歡”程度在其晉升中起著較大的決定作用。“喜歡”,是一種情感,有明顯“排他”性的特征。費孝通在其著作《鄉(xiāng)土中國》中提出,中國的人際關系社會本質存在著差序格局。這種格局里,人們以自我為中心,按照親疏遠近、關系質量等將交往對象劃分為不同等級的“圈內人”與“圈外人”,按照不同的準則有差異地進行人際交往。對“圈內人”有特別優(yōu)待,而對“圈外人”大公無私;“圈內人”主要依賴“情感交換”法則,而“圈外人”之間則遵循“公平交換”法則。恰當的逢迎行為促使領導產生了對逢迎主體的“喜歡”感,會逐漸把其當成“圈內人”,從情感上也更傾向于將好的資源或機會優(yōu)先考慮給自己“喜歡”的人。
三、政治技能的作用
逢迎主體的政治技能在影響領導“喜歡”的過程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國外學者Ferris將政治技能定義為:在工作中有效的理解他人,并利用基于理解而獲得的知識去影響他人,使他們以一種可以提高個人或組織目標的方式行動的能力。政治技能作為一種能快速、確切地理解與把握社會情境的技能,越來越成為員工在組織中進行人際交往的必備技能。
政治技能高的逢迎主體往往社交敏銳度高,能很好地理解各種情境,理解人際交往中他人的意圖,并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實施領導喜歡的逢迎行為,因此會更容易討得領導的“喜歡”。同時,其人際關系較好,較為容易的影響和控制他人與環(huán)境,接人待物為人處事讓同事和領導感到“舒適”和“喜歡”。另外,他們具有較高的外顯誠意,更容易被人接納和認可,使領導對其行為和品質產生“喜歡”。
相反,政治技能低的逢迎主體不善于選擇恰當的策略開展逢迎,實施的逢迎行為容易引起領導的“不喜歡”;也不擅于構建與發(fā)展人際關系網絡,往往會成為領導的“圈外人”;其實施的逢迎行為極易被領導認為是不務正業(yè)的“討好巴結”,從而讓領導“不喜歡”,對職業(yè)發(fā)展產生負面影響。
逢迎,在日常語境中多含貶義,也長久以來飽受詬病,但在中國這種高權力距離、注重私誼的關系社會中,逢迎行為的確對員工個體的職業(yè)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承認逢迎廣泛存在的客觀性,正確認識并加以利用。1.現代職場,人際交往頻繁復雜,員工的政治技能是一項應當被高度重視的能力。2.選拔人才,更要全面考核,盡可能的剔除偏私傾向的影響,最好選拔出即會“做事”又會“做人”的人才。3.領導有意釋放一些利于組織管理的“喜好”,比如喜歡有守時、積極主動溝通等,造成組織內良性“逢迎”的氣候。4加強員工政治技能的培訓,使他們更善于在職場人際交流過程中更好的表達自我。